近年来,广西北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算好对公存款增长这道“加法”,以及解决案款赔付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这道“减法”,实现了科学发展。截至8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亿元,经营利润7094.5万元。
存款实现快速增长
实力增强
2005年以前,该联社由于自身条件落后,在对公存款营销方面一直远远落后于其他银行业机构。特别是2005年4月,北流市政府与各商业银行签订了为期8年的把对公账户开设在商业银行的协议,造成了商业银行每年把近10亿资金抽离县域,使当地经济发展出现“贫血”,而该联社则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实现科学发展,该联社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营销:一是大力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存贷同比”原则(即政府根据当地各家金融机构贷款份额比例分配财政存款的规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谢建辰多次深入该市,约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加强沟通,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北流市财政性资金对公存款调存暂行办法》,建立了“存贷同比”机制,并切实抓好落实。二是请求北流市政府出台了废除阻碍业务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文件,引导教育、医保、社保、养老、城投、农、林、牧等专项财政性资金存到该社。三是请求北流市政府和财政部门把新开的涉农资金账户开到该社。近年来,新开设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20多个重要账户,到位对公存款2.5亿元。四是请求北流市政府和财政部门在保留原开设账户的同时,在农村信用社另开专户,把部分对公存款转移到该社。截至8月末,该联社对公存款余额11.6亿元,市场份额为66%,余额比2005年增长10.8亿元。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重获新生
上世纪90年代,北流市城区信用社与柳州信达房地产公司发生了存单纠纷,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判决城区信用社败诉,城区信用社需赔付巨额案款。2001年城区信用社改制翻牌并入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2003年3月开始,对方频繁派人到城区信用社要求支付案款本息,并采取举牌游行等过激的方式讨债,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此外,还多次企图通过海内外媒体曝光的方式迫使城区信用社尽快支付案款。对方的举动对农村信用社的声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地群众纷纷传言农村信用社即将倒闭,重蹈基金会的旧辙,导致多个乡镇信用社发生挤兑事件,该联社的存款一度以两天一个亿的速度流失,“保生存”成为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2005年以来,该联社高度重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紧紧依靠自治区联社,提请自治区联社进行专题调研,自治区联社组织有关部门为该联社制定协商和解决的方案,并加强了与自治区政府的有效汇报和沟通,通过自治区政府这个平台,经过与柳州方的多次协商、谈判,最后以支付部分案款为条件终结该案,挽回巨额损失,使该案得到了妥善解决。此外,该联社还解决了多宗历史遗留案件,减少了占用非信贷资产的比例。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减轻历史包袱,科学发展的过程是增强竞争力。北流市农信社算好这两道“加减法”,实现了健康、持续、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