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店做生意,远不是直接卖货那么简单了,毕竟市场环境不一样了。店里究竟在卖什么?
最简单的说法是卖产品。本来卖货是门店的最基本的运营工作,利润也是通过卖货来产生的,可是,现在产品太多,且产品本身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若只是抱着卖产品的思路,在面对顾客时必然面临没完没了比产品比价格的境地。
卖品牌呢?现在是个讲品牌的时代,品牌有差异化定位,品牌有溢价功能,品牌可以区隔竞争对手,这些大道理谁都懂。可是,现在我们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品牌本身也开始同质化了。消费者对品牌本身也开始麻木了,并不会因为是品牌就放弃选择与讨价还价。有些时候,强调品牌并不能为销售工作加分,甚至还会导致顾客的反感,什么品牌,还不是广告吹出来的,最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难怪你们店里东西这么贵!
卖地段?百安居开店筹备有三个重点,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门店生意很大程度上受地段的影响,地段的好坏与店里的生意直接关联。可是,不是所有的门店都有好地段。那些地段不好的门店也就不能指望这个了。
卖装修?顾客进店买东西,不是个简单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重视购物的过程,甚至是购物过程中的感受,店内的现场装修水平,直接能影响到顾客的感受。可是,这得花大把银子来砸,不是所有的老板都舍得。
卖服务?西方营销学一直在说把客人当上帝,用服务工作来留住顾客,来弥补产品和价格本身的缺陷。可是,出于国人骨头里不服人的本能,再加上老板们糟糕的管理,实在难让营业人员们在面对顾客时,能诚心诚意的做好服务工作。再说了,现在服务工作也在同质化,各家门店都是强调服务,进门都开山笑脸相迎,还给倒杯水喝。大家都在强调服务的时候,还会导致顾客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是进门给倒杯水就行了,现在顾客要求是夏天有冰水,冬天有热水。
卖活动?门店的经营要活跃,要不断有活动,全场特价、有买有送、赠品、抽奖等等。没活动就很难吸引顾客,可是这活动的背后就是烧钱啊,活动降低的是门店利润,偶尔为之还行,依靠活动来做销售,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再有一个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许多专家在上课时一直强调的,需求决定价值。这道理按说也对,可是有个问题,客户的许多需求是很过分的,一旦满足了,估计也就没什么钱赚了。
无论店里是卖什么的,店里有两样最基本的组成,人(营业人员)与产品,店里最基本的运营形态是卖产品,但说到根上,是在卖人,或者是先卖人再卖产品。
就是在门店的营业过程中,营业人员首先得要让顾客接受自己,产生好感,在专业上获得顾客的信服,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转移到具体的产品销售工作上来。
因为商品的销售工作,不是自动完成的,而是建立在顾客与营业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顾客与营业人员的有效沟通,又是建立在顾客对营业人员个人建立正面认知的前提下,这个正面认知包括有直观上的好感,亲近感,信任感,以及涉及到产品专业技术方面的信服。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卖人”呢?首先要我们要明确“卖人”的目的是什么。
让顾客对营业人员产生直观上的好感有亲近感、信任感,和涉及到产品专业技术方面的心腹。
对营业人员人员产生直观上的好感主要来自营业人员的仪表仪容,举止动作,面部表情等因素。
对营业人员产生亲近感,这主要靠营业人员在接待顾客过程中的语言沟通技术,也就是与顾客能说的上话,交流起来很自然,并且能迅速体会顾客当前的感受。
对营业人员产生信任感,俗话说空口无凭,营业人员介绍产品时,不能光凭一张嘴,而是要有理有据,拿出足够的辅助证明材料,进行印证。
对营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方面产生信服。这就要看营业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产品本身所涉及到工艺、原料、功效,类似产品状况等相关情况都要烂熟于心,在专业技术方面相对顾客而言要有压倒性的优势。
顾客进店后,在决定购买或是不购买的诸多因素多中,营业人员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所以,无论店是卖什么的,营业人员先得要把自己卖掉,才能为接下来的卖货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