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培养人才 善用人才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 谢仁泽

  编者按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改革解放人才,创新思路集聚人才,以人为本善用人才,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了人才效益的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的创新,促进了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  解放人才

  “十五”时期,如皋市供销合作社以解放人才为重点,全面深化完善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拆除束缚人才的樊篱,推动人才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引导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购买供销合作社资产,鼓励他们创业、创新、创优,投身服务“三农”的主战场。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搭建人才施展平台。如皋市社打破过去“一乡一社”按行政区划建社的办法,鼓励引导原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组建了26家供销有限责任公司,他们自主出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他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二是组建供销商会,创新人才服务平台。供销合作社改制以后,新办企业由过去传统的供销商业向种养殖业和加工制造业延伸,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为了加强对改制后新办企业的服务,如皋市社于2005年12月25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供销商会。在如皋市社的带领下,105家供销商会会员企业实行“开拓创新、服务三农、诚实守信、维权自律、共同发展”的经营方针,创新了人才服务的平台。

  三是创建供销资产运营公司,构建人才合作平台。为了加强企业人才的合作,培育壮大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2010年4月,如皋市社成立了如皋市供销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市供销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新网工程”建设项目9个,吸引民间资本27628万元投入到全市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五大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中。建设项目中有6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央和省级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扶持,申报项目数及补助额位居南通市第一。

  创新思路  集聚人才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是竞争之基,人才是转型之要。供销合作社要想保持持续跨越发展,必须创新思路,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第一,着眼需求引进人才。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和编制办的支持下,如皋市供销合作社在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招录引进了数名年轻优秀人才,有效优化了机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二,优化配置招揽人才。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如皋市社弘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投资参股,优化配置资源,招揽人才,先后培育了品德、和盛、新星、汇鑫、欣晨、星联等9家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为农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市及乡村。

  第三,完善机制吸引人才。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完善制度激励措施,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保障机制;二要完善竞争激励制度,积极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三要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股参与分配的办法。

  以人为本 善用人才

  第一,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知人善任就是量才唯用,选择最合适、最具备岗位所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到既定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近年来,江苏品德超市连锁有限公司,通过优化配置,完善机制,从农工商、华联等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招揽吸引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安排在商品采购配送、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不同的管理岗位。人才的合理安排使品德公司得到迅猛发展。至目前,品德连锁店已达到272家,覆盖了全市镇村(社区),成为城乡居民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超市。

  第二,注重培养,用活人才。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在使用中用活人才,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如皋市社每年向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推荐企业负责人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高等学府参加高端管理人才培训;邀请全国连锁经营的专家学者来如皋为供销商会会员授课;2012年如皋市社组织对全市310家为农服务社“两大超市的6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岗位培训,多措并举培养人才。

  第三,尊重人才,才尽其用。树立科学人才观,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选用格局。要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树立人人可以干事、人人能够干事、人人干得成事的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涌现,为供销合作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资源。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委员、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