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鞍山市提起千山区供销合作社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好。近几年来,千山区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条主线和建设和谐供销合作社这一主题,以项目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抓好和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手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三农”服务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助农增收
为合作社提供服务
今年年初以来,千山区社根据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大了对该区各类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和领办力度,由联社分管业务工作的副主任带队,率领业务科和联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各类农民合作社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合作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经营情况,并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面对合作社发展受到资金困扰等问题,区社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扶持资金并主动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从而使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该社争取各级合作社扶持资金214万元。到目前为止,千山区社共扶持和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社89个,入社农户4860户;带动服务农户1.7万人。
紧密配合
保证做好农资供应
面对农资市场销售不畅、企业资金缺口大这一实际情况,千山区社所属各基层社始终把坚持为农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并积极采取措施,抢先抓早,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组织货源,从而确保了全区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2011年全系统实际供应各种化学肥料1580多吨,供应各种农膜70多吨,销售各种农药金额达70万多元,购进各种小农工具140多种,基本上满足了全区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方便农民购买农资商品,各经营门点还主动延长营业时间,并常年坚持义务为广大农民进行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供销合作社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发挥优势
搭建“农超对接”平台
千山区社以“新供销、新形象”理念为指引,进一步转变观念,以联社自身建设、合作社、农超对接三方面工作为切入点,开展了“新供销、名特优、直通车”系列活动,从而有力地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农超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该社及时制定了千山区“农超对接”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超对接”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新网工程”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推动农副产品进超市、进批发交易市场。
为引导农民合作社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千山区供销合作社帮助专业合作社培育创建自主品牌,构建从基地、加工到产品配送和终端服务一条龙式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2011年区社组织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了“第二届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名优产品展销会暨农超对接洽谈会”,并成功实现唐家房旺山农产品合作社与大商新玛特鞍山店的“农超对接”现场签约。在此基础之上,为全面展示该地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宣传、推介农业品牌,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提升千山区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2011年11月25至12月9日鞍山市社和千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千山区农产品展销会”,这次展会共集中展示和宣传千山区各专业合作社的蔬菜、果品、食用菌、蜂产品等50余种农产品。展会期间成交4715笔,累计售出5800多公斤农产品,销售收入37576元。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加大监管
规范再生资源市场
近年来,千山区社结合实际,整合自身和社会资源,着手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区社针对再生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有关执法部门配合,对分布在主干道两侧的再生资源经营点和无照经营的再生资源经营点重点治理,对无照经营的业户坚决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的业户严令其整改,对私搭乱建、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经营网点进行了拆除,从根本上改善了再生资源行业的经营环境,保护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区社对区域内再生资源经营网点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并督促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站(点)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收购物品登记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经营行为。目前,区社物资回收公司由原来的50家发展为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中心的80个经营网点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