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源整合 跨界营销
——记“君山银针”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
本报记者 周滨 刘旸

  论坛现场。
  展位上的热闹景象。
  “吴裕泰”杯少儿茶艺表演大赛。
  国际茶艺表演大赛。

  10月26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现场二层活动区,举行了一场别有深意的论坛会议——“君山银针”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本次论坛是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主办,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的一场高峰论坛,主讲嘉宾包括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韩圣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湖南省岳阳市副市长宋爱华、贵州省湄潭县副县长冯俊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沈冬梅等来自社会科学界、产业界、文化界以及国内重要茶产区的代表人士。

  在上午的论坛现场,陈宗懋院士作了《茶业发展需要新的思维》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最近10年是我国建国以来茶业发展最快的10年,到2011年底时,国内茶园面积已达3100万亩,产量实现164.2万吨,年均增加约11万公顷的种植面积。这个数字既说明了我国茶产业的欣欣向荣,同时也透露隐忧。因为中国茶产业目前存在三方面的不平衡:一是茶园面积大量发展引起的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的不平衡;二是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与茶资源高效利用、采摘劳力间的不平衡;三是茶叶产品的奢侈化与大众消费需求间的不平衡。为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效益,必须实现茶业的转型升级,有5个升级重点:种植良种化、生产的低碳化和清洁化、产品多样化、加工精深化以及消费特色化。在未来,大力发展茶叶观光、体验性旅游等项目,实现茶叶产品、茶文化和茶服务业的一体化经营,将是中国茶业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湖南省岳阳市副市长宋爱华、湖南省安化县县委副书记李晓跃、贵州省湄潭县副县长冯俊峰在会上作了生动演讲,和在场的各界人士一一分享了岳阳黄茶文化和洞庭特色旅游的结合之路、千年安华黑茶行走万里茶马古道的悠扬回声、湄潭万亩茶海畅享仙境呼吸的独特体验,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也引发了在场人士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沈冬梅针对增加茶旅结合的深度体验,作了一些探讨。她认为目前国内的茶文化旅游,大都集中在名茶、生态观光茶园、茶文化陈列展示、茶文艺演出等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上,与传统的民俗、风光、文化旅游区别不大,很少考虑茶文化旅游者对茶文化体验需要特别的感知需求。其实真正的茶文化旅游,并非茶叶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茶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乃至服务的特殊培训,以及线路具体内容的安排等方面,都进行充分展开,设计各项巧妙而富特色的活动。因此,未来茶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中国的茶文化旅游将大有文章可做。

  下午论坛重点探讨了茶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朱福堂作了《新形势下的茶产业发展前瞻——关于行业整合与整合行业的思考》的讲话。他指出,茶产业跨行业经营已成为趋势,这是行业整合的需要,也是今后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经济将进入更良性的发展轨道,茶产业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发展机遇。

  下午的活动围绕茶旅游景观规划与茶业生产之间的协同、茶文化旅游活动的核心竞争力、茶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关键点这三项话题展开了深层对话。四川省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著名美籍华人设计师石大宇、湖南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建春、法国香槟产区中国推广中心首席代表王蔚、四川雅安西康大酒店总经理胡运等围绕主题进行了对话。各界嘉宾在交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从科技创新、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等角度,阐述了各自对茶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的见解。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滕键 拍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