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金培训热潮展现新气象

孟玥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增强,农金机构的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强化了培训效果。

  “这就是我们专用的培训会议室了!”徐辉,这位山东省临清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言语里有数不尽的自豪感。

  “为增强广大员工工作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我们联社利用国庆假期开展培训。”徐辉告诉记者在培训课上,培训老师有针对性地制作培训课件,采取分组讨论的授课方式,就如何提高员工执行力,怎样打造高效执行团队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金融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使农信社等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纷纷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其中,加强对自身员工的培训,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最普遍,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随着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增强,农金机构的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强化了培训效果。

  内容细化

  加强专业针对性

  当谈到员工培训时,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员工杨尚君显得胸有成竹,“我们制定了培训规划,对培训目的、方向、方式、效果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与以往相比,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在基层行社日益重视员工培训的同时,作为全省农信系统服务平台的省级联社,也在加强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20日,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系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结业典礼。对于此次员工培训,省联社主任马荣华介绍说:“此次培训班历时33天,是我省农村信用社迄今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期脱产培训。”此外,关于培训内容方面,马荣华表示:“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金融、文化、法律、心理等各方面,更加注重对员工实际应用技能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

  以上信用社的创新举措只是众多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缩影。不难发现,农信社举办的员工培训,与过去相比,内容涉及更加全面,细分了培训内容,增强了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进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显著。

  农信社的员工普遍希望,培训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时期选择培训内容,总体的需求是讲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帮助的东西,能够让他们在培训中产生共鸣。

  合作加强

  培训机构来帮忙

  这次临清联社的员工培训,让徐辉颇感自豪的是多了一个具体环节:特邀济南当地一家专业的教育咨询公司走进联社,提供贴身服务,对联社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相关培训。

  临清联社的做法并非个例,湖北省枣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切实推进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于2012年8月,邀请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全体员工进行实效执行力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很多农信社都选择与专业的金融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对自身员工的培训。这种方式由委培方提出培训目标和要求,与培训机构共同商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针对性更强;员工可以抽出整块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同基层信用社的员工聚集一起,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内部培育

  打造内训师队伍

  两个月前,海南省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首届银行内训师培训结业典礼”在海口举行,该省农信联社副主任杨桂芳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杨桂芳副主任在结业典礼上说,“希望这次受训的48位员工将农信礼仪播种到全省各市县联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建设一支农信社自己的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应从省级联社抓起。”一位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认为,省联社可以从有关高校、各联社中选择部分既懂业务、又有授课经验的优秀人员对其重点培训,作为培训师;县级联社要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才,选择那些学历高、业务精、语言流畅、有组织能力,并有志于此项工作的优秀人才走出去接受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培训技能,扩大其信息量,逐步使其成为合格的培训师。

  在提及内训师队伍建设的好处时,临清市联社办公室主任周浩表示,“优秀的内训师队伍是提升信用社员工素质的基本保证。”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农信社员工普遍认为“内训师拥有一个培训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来源于农信社内部,对农信社的现状非常了解。这些内部培养起来的内训师,在给员工培训时能清楚地了解到员工和企业双方的需求。一个优秀的内训师团队能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上传下达,确保最新的技术、业务知识及时地灌输给员工。

  编 后

  培训不是“花架子”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员工的素质与学习能力成为企业重要竞争力之一,农村金融机构已意识到这点,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无论培训形式如何花样百出,培训内容如何繁多,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把握,那就是培训需落到实处,培训效果可以持久。

  培训如要落到实处,就需要深入了解银行现状,明确需要加强培训的内容。这一点在与培训机构合作时显得尤为重要。“钱要花在刀刃上”。培训绝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培训机构研究和分析银行的实际培训需求,根据银行发展现状来制定培训计划,让培训取得切实效果,达到银行和员工共同成长的目的。

  不让培训流于形式,还需要关注培训之后的持续效果。有些企业重视了培训过程,却忽略了对于培训质量的掌握和控制,以及培训成果的保持。员工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训虽可达到快速提高的效果,但若不能保持培训成果,那么培训所花费的金钱和努力仍将付之东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