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前15年向西 后15年向东
——“双力连动”促进中国连锁超市稳步发展
本报特约撰稿 黄国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已进入转变方式的关键时期,既有机会,也有压力。我国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一百多年的历史,涌现一批立足本地、区域为王的连锁超市企业,培养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对内、对外双向开拓精神的连锁超市的管理者,并稳步走向全国,成为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标杆企业。

  中国连锁超市走了一条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做大到做强、从仿制克隆到因地制宜、因需定位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是完全必要的正确之路。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连锁超市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机会和挑战,面临着内外压力的双重制约。从模仿、克隆、复制到调整、组合和创新发展,从做大到做强、从求规模到求效益,在调整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现“中国商业连锁化”的同时,逐步推进“连锁商业中国化”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先决条件。

  因此,中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必须把握机会,转变方式,稳中求进,创新提高。

  机会与挑战同在

  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为中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城市化以1%~1.2%的速度发展,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500万到1800万,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新增商业网点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这就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西方经济危机尚未摆脱,我国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调低发展速度的非常时期,进入平稳、低速、调整新阶段,同样制约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特别是连锁超市的发展。因此我国连锁超市业也面临着考验,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

  因此,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特,是这一时期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方针,在巩固、提高现有连锁水平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一条自我创新、因地制宜、先做大后做强的发展之路。

  走连锁商业中国化之路

  连锁企业中国化是时代的要求,这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连锁商业中国化,才能有实力、有竞争力,才能融入世界商业大家庭,才能被世界所接受。

  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中国商业连锁化进程,提高连锁化比例,丰富商业连锁化形式,实现连锁规模化的比重。另一方面,连锁化不是模式化、靠模仿、靠克隆、靠定制来发展的,必须走连锁商业中国化的道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市场特点,以及多层次化、多区域化和多元的消费需求,发展多业种、多业态、多形式的连锁超市和商业业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模式、经营形式和商品结构,加速推进连锁商业中国化进程,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走向世界。

  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

  “市场无定势、经营无模式、管理有原则,特色出效益。”任何一种业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没有完全固定、千篇一律的模式。

  首先是业态本身都在变化中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业态会发生变化,但业态不存在生命周期。所以百货店定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作为主体业态它不会退出市场舞台。

  此外,同一业态在不同地区的存在也是差别。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对象的不同需要。

  第三,多业态是客观存在,是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消费需要的客观要求。只有业态的出现在于同中有异,和而不同,才能发挥共生共存、优势互补的作用。

  最后,连锁超市作为独立的形态,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共存的业态,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它在不断创新,但不可能被取代的。

  立足于社区商业发展

  社区商业直接关系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开门七件事,尽在超市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连锁超市要成为社区商业的主体,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特别要针对老年化的特点。

  因为老年人已成为社区商业的主体。我们要设立老人专柜,专人接待行为不便的老人购物;设立老人专桌,解决空巢老人用餐;设立老人专线,定期联系,专人上门服务,营造社区老人宽松、舒适、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要把社区商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方便度、满足度,作为城市商业工作好坏、优劣的一条基本标准。

  中国商业源于社区、回归社区,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

  低成本经营是生命力

  低成本经营、廉价入市,是连锁超市的生命力所在。连锁超市的生命力在于发挥连锁规模而形成的规模效应,摊平不变成本,降低可变成本。同时,采取自动售货形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效水平。发挥和连动两者,集中发挥连锁超市的价格优势,具有其他业态所无法比拟的竞争力。

  在一般情况下,连锁超市的经营商品比市价要低5%~10%,否则,就说明你的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在积极推广的“农超对接”等措施,也为平价经营或廉价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连锁超市优势,达到惠农利民益企的目的。

  要以物流配送为前提

  现代物流不是传统的运输概念,而是现代商业的概念,是商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连锁超市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现代物流是以应用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连锁网络终极为目标,实施无缝隙、无环节、直接配送的一个流通方式。

  物流配送可以由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和配送体系,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在多品种、多流向的条件下,要促进物流配送方式的改革,积极推进多种配送形式的有机结合,发挥企业自配、社会统配、厂家直配、连锁企业的交叉组配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达到提高物流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总之,连锁超市的发展,坚持前15年向西,开放、引进、克隆、模仿,后15年向东,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商业发展之路,实现连锁商业中国化的目的。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