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共促交流 共享发展
——供销合作社国际经贸交流十年成就综述
张 帆

  在2008年世界合作社贸易展览会上,国际合作社联盟主席格林女士查看黑龙江省社“寒地黑土”系列产品。

  “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启动仪式现场。

  黑龙江倍丰集团绥芬河市龙生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彼尔姆综合进出口公司签订化肥进口合同。

 

  2012年,“合作社,幸福你我他”这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口号使很多不熟悉合作社的人也开始关心起自己身边的合作社。这一口号正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活动而提出的。

  2009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第64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2012年为国际合作社年,这是联合国成立近70年来首次确定的有关合作社的国际年。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副主席国和亚太地区主席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响应联合国和ICA号召,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社年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合作社知识、宣传合作社理念、树立合作社形象、促进合作社事业发展。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自1985年加入ICA以来,积极参与各项事务,在ICA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1997年10月,总社当选为ICA副主席国及亚太地区主席国,经多届选举一直连任至今。总社利用ICA平台,与世界各国合作社开展了全面广泛、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彰显了中国供销合作社在国际合作社运动中的作用。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广泛的贸易合作使中国供销合作社加快了与世界融合的脚步。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影响力最强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正努力成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代表中国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推动世界合作社事业的发展进程。

   多边交流  共建合作社大家庭

  国际合作社联盟是全世界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在这个大家庭中,中国供销合作社一直担当有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供销合作社承接了ICA及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的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并邀请多国副总理与部长一级的政要与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来华参会、访问,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同时,还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双方互相理解与合作;总社每年还邀请大量的外国专家来华讲解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多国开展联合培训项目,培养基层合作社管理人才,并受邀向国外派遣专家与学员。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首脑峰会期间举行了“金砖四国”合作社会议。时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率代表团赴巴西与三国合作社领导人和巴西政府官员深入探讨了四国合作社运动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金砖四国”合作社间的协作达成了广泛共识,共同签署了《首届“金砖四国”合作社会议最后公报(草案)》,确立了“金砖四国”合作社工作组磋商合作机制。

  2011年6月,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第二届金砖国家合作社领导人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五国合作社领导人及合作社企业代表近百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五国合作社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时,中农集团、中棉集团等企业分别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合作社企业签订了10项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棉机等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金额达180亿元。至此,正式确定了金砖国家合作社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待遇。2011年度,金砖国家市场份额占全系统进口市场的38.1%。其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分别是中国供销合作社农资、棉花和大豆的主要进口市场。

  到目前为止,供销合作社系统已与以色列、保加利亚、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多国合作社组织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了合作的力度。

  ICA不仅为各国合作社提供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是交流互助的平台。2004年,通过ICA的协调帮助,中国供销合作社联合英国、瑞典、日本、韩国合作社组织援助在印度洋海啸中受灾的印尼、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合作社;2008年,缅甸遭受“纳尔吉斯” 飓风后,中国供销合作社通过ICA在缅甸开展“合作社重建”项目,帮助受灾的基层合作社重建经营设施,进行生产自救;2008年5月,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供销合作社在第一时间通过ICA向各国合作社通报灾区的情况以及中国政府抗震救灾所采取的及时措施,来自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合作社以及ICA的154万元捐款顺利投入到灾区供销合作社的重建当中。

  走向世界  开辟国际贸易窗口

  2012年11月2日,国际合作社联盟全球代表大会在英国曼彻斯特落下帷幕,在同期举行的世界合作社贸易展览会上,中国供销合作社代表团近百个品种的商品亮相,这是中国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第三次呈现在这一国际舞台上。

  “建立国际合作社之间的贸易洽谈制度与常态机制”,这是总社在对外贸易交流中一直努力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总社通过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举办论坛、贸易洽谈会等各种形式,积极推动各国合作社间的贸易合作。

  2001年3月,总社与国际合作社亚太地区办事处合作,在北京举办国际合作社贸易网络研讨会,来自13个国家的40多位合作社贸易企业界代表参会。会后,总社与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四国合作社组织就四国合作社向中国供销合作社联合采购项目达成意向。

  2002年伊始,浙江等地供销合作社组成代表团到英国、加拿大、新加坡3国合作社考察学习,并与各国签署了加强合作社间贸易合作备忘录。随后,总社分别与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三国消费合作社以及国际合作社联盟亚太地区办事处签订贸易合作协议,积极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优秀的外经贸企业及生产企业与三国消费合作社之间的贸易往来。就此,“三国采购项目”正式启动。这一年,上海、浙江、广东、河北等地供销合作社企业通过该贸易平台向上述三国消费合作社出口箱包、日用品、罐头等商品共计120万美元。该项目的实施正式开启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对外经贸活动的大门,不仅凝聚了一批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优秀外经贸企业和人才,同时,也加强了国际合作社同行之间的实质性合作,树立了国际合作社联盟所倡导的国际合作社间合作的典范。

  2002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共同基金会(CFC)、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柑橘组织、重庆开县供销合作社、总社国际合作部四方签署合作项目协议,项目总金额120万美元。该项目是CFC在中国执行的第一个示范项目。2009年3月,CFC年会在京召开。同年10月,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申报的“真空油浴果蔬脆片”项目在CFC召开的第48届董事会上获批16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2010年1月,该项目正式在江苏启动。

  2004年4月26日,总社主办了“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成为供销合作社成立以来主办的最大型的国际性经贸活动,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20家客商展示了他们的农副土特产品。在洽谈会上,共签署项目200余个,总贸易额达63亿元。在同期举办的国际合作论坛上,参会人员就合作社利润分配、合作社的营销和经营策略等各种问题与新加坡职总平价合作社、加拿大大西洋合作社等国外合作社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2009年10月,总社与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共同主办的亚洲合作经济组织高端论坛在广西举行。韩国农协、缅甸合作社中央社、菲律宾合作发展局、越南合作社联盟等组织应邀参会并进行交流。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朝着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社实质性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2011年度,东盟市场占全系统出口总份额的56.4%,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和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2010年,在印度班加罗尔世界合作社贸易展览会上,中国代表团与各国合作社达成协议意向15项。其中,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与保加利亚合作总社接洽,确定江苏省社为保加利亚消费合作社物流配送中心供应中国日用消费品及农产品;中棉工业与印度北方产棉邦达成出口棉籽深加工设备协议;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与印度企业Sri Roda签订香菇5000公斤、羊肚菌100公斤、牛肝菌100公斤的供货协议;江苏物联集团与斯里兰卡消费合作总社就在斯里兰卡建立再生资源网络达成了合作意向。

  适应变化 形成多元贸易格局

  十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策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拓新兴市场,贸易总体规模不断提升,也找到了一条增强自身实力的新途径。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山东省魏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额达4.2亿美元,较上年翻一番。公司自营出口创汇2.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5%,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进出口十大企业”。同年入选的企业进出口额均超6500万美元,其中,7家外贸企业全年进出口额超过亿元。

  宁波海田国际贸易公司自2002年开始,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营品种从十年前的工艺品、农副产品逐渐向机电产品转型。此外,该企业投资300万元兴建 “世贸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业务管理流程自动化,并以“一站式进出口解决方案”为特色积极开展外贸代理业务,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服务。

  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2011年出口额5500万美元,占湖南省茶叶出口总额的55%以上。经过多年开展进出口业务,公司目前已成为全国大型的茶叶出口龙头企业,在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建立了6个国外办事处,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黑龙江倍丰农资公司从最初代理美国二铵进口和俄罗斯钾肥进口,逐渐发展成为进出口贸易并行,多品种、多元化的国际贸易经营模式。2011年,该公司进出口化肥总量110万吨,贸易额近45亿元,实现利润超亿元。现在,公司的贸易触角已延伸至南美、印度、肯尼亚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供销合作社系统进出口业务已从农资、农副产品拓展到机电、化工、矿产原料、纺织品、日用消费品、废旧家电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94.1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进口额达169.5亿元,出口额达124.7亿元。与此同时,多元化贸易市场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系统与东盟和金砖国家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与美国、欧盟贸易关系保持基本稳定。一批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产业合作、投资合作中逐步发展壮大,不仅巩固提升了市场主导地位,而且成为带领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龙头。中农集团、黑龙江倍丰、浙江宁波海田、湖南茶业等一批企业,在各自领域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大型进出口龙头企业。贸易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转型创新,企业加快向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生产加工、检验、物流、出口、境外分销的全产业链模式拓展。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形势,快速发展的中国供销合作社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敏锐的视角、更灵活的机制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与世界各国合作社共同推动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正如联合国和国际合作社联盟发布的国际合作年口号一样——“促进合作社企业,建设更美好世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