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喜之郎3亿挺进煤炭业


  制表/刘晓红

  3亿元,是喜之郎买入神华的金额。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果冻生产和销售企业,一个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老大,因为这笔投资,站到了一起。

  以3.15亿元成为中国神华第十大流通股股东,喜之郎此举引发诸多关注:头顶“全球最大”盛誉的喜之郎为何斥巨资投入持续低迷的煤炭领域?从食品业进入并不擅长的煤炭业,喜之郎的“中国神话”如何演绎?

  

  喜之郎的豪赌

  近日,中国神华三季度财报显示,广东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以其持股比例0.09%位居中国神华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阳江喜之郎正是公众熟知的“喜之郎”果冻母公司、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在整个煤炭行业中,相较其他企业,神华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定,前三季度的盈利顺利实现了同比增长。喜之郎跨行投资煤炭,因二者并没有合作趋势,使得这次举动更像是单纯的长线投资,并且可以分担喜之郎的市场风险。

  大同证券研究员于宏认为,买入神华集团,可能跟喜之郎公司领导层投资行业或公司喜好有关,虽然煤炭市场当下不太好,但神华集团经营还行,可能喜之郎在赌经济复苏。

  业内人士表示,喜之郎集团旗下一直没有上市公司,但其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都很强,选择投资二级市场上某些看好的上市公司股票,也是比较正常的投资行为。

  

  食品饮料业利润持续走低

  据了解,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利润持续走低,不少企业经营困难。

  “就快速消费品行业而言,如果毛利率做不到30%以上,企业就不可能有利润空间。不少饮料企业这几年毛利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 行业内做得最好的也不过30%左右,即便如此,也不得不从可怜的利润里挤出资金打广告、铺市场以及巩固渠道。”国内一家著名的食品饮料企业北方区域营销经理张中华表示。

  对于食品饮料业利润持续走低的原因,张中华认为主要因为竞争激烈,且行业门槛偏低导致。“行业未来市场容量巨大,每年均保持12%至15%的增速发展,进入门槛较低,诸多行业纷纷进入,而某些国外食品巨头如可口可乐、达能等也在拼命扩大产能,最终的结果是市场高度竞争,产能严重过剩。”张中华指出,“市场竞争持续不断加剧,各大食品饮料企业利润也被大幅压缩。”

  数据显示,食品饮料行业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近期增速下滑明显。截至今年10月,食品饮料行业利润下跌已达7.31%。

  张中华表示,近两年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也是食品饮料行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重要原因,“如我们企业,原料奶、糖都涨了10%左右,制造成本上涨幅度一度超过20%。”

  据了解,作为果冻行业老大,喜之郎的毛利率约为20%,其旗下的奶茶优乐美,由于与香飘飘竞争激烈,其奶茶制作成本也颇高,因此奶茶的毛利率也无法高过30%。

  张中华分析,正是看到了食品饮料行业目前面临的严峻现实,使得喜之郎开始将大笔资金转向正处于回暖中的煤炭行业。

  对于投资神华煤炭,博鼎咨询公司总经理、业内营销专家张健表示,从企业发展的程度来看,作为一家以生产果冻为主的企业,喜之郎已经做到业内老大,再往下发展,便遭遇到高限效应,即业内俗称的天花板效应。

  

  押宝煤炭业

  此次喜之郎选择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走出去”的道路。

  据悉,目前煤价正处于逐渐走低的大环境中,中国神华第三季度财报还表示,其净利润约113.7亿元,同比下降了8%,业绩相较于其他煤企稳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喜之郎投资中国神华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中国神华是国内实力最雄厚的煤炭企业,在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中,神华集团较易“占得先机”,喜之郎投资神华股票是明智之举;另一方面,喜之郎投资煤炭上市公司的做法能够为其分担诸多市场风险。

  据了解,喜之郎买入神华并非其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此前,喜之郎集团仅成为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就有3次,涉及煤炭、电脑及钢铁领域。

  但是,此前3次出手成交,几乎都以亏损退出。

  有分析指出,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煤价一直在走下坡路,回到以往的黄金年代遥遥无期,喜之郎却再次进入此前进入过的煤炭业很难说是否明智。

  不过,看好煤炭业的跨行业资本并不仅仅是喜之郎一家企业,近期,有不少和煤炭业毫不挨边的企业对煤炭青睐有加,宁波三星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为靖远煤电第七大流通股股东;中煤能源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刚刚成为大有能源的流通股股东。

(陈青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