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农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板结、土传病害不断加重;长年高产出、高投入造成土壤中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化肥的长年大量不合理施用和灌溉方式不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这些都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民对食品安全的渴望也让农业环境修复势在必行,通过修复土壤来提高耕地生产力成为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严峻形势孕育新方向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为了提高土壤的质量,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就是研发生产出具有修复、改良土壤功能的产品,真正确保土壤健康。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类土壤改良功能型肥料纷纷出炉,不少企业产品开始大打“环保牌”,不排除个别企业,由于研发、生产能力有限,只炒作“概念”,却无新产品。“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修复土壤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别国”,在首届中国核桃节高峰论坛上,中国新农村建设学院客座教授、威远集团总裁王淑平就大声疾呼,必须走农科教大联合、产学研大协作的路子,切实增加新型肥料的科技含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指出,在修复改善土壤的过程中,新型肥料的应用是修复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作用主要为改善土质,使酸化、沙化、盐化、板结、施肥过度的土壤恢复活力。改善土壤连作障碍,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分解土壤、植株体内肥料、农药残留、钝化重金属对环境污染;提高土壤保水性改善土壤吸附性能等。
“根力多”从根本解决问题
增产靠化肥助力,防病靠农药护航,这仿佛是中国农业走过来的路。而今,土地越种越“瘦”,越种越“饿”,作为一名扎根农业30年的企业家,河北邢台新合作威远农资集团总裁王淑平对此深感担忧,她断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在整个农业科技方面,最直接的问题还在于土壤。土壤是农业种植的根本,健康的土壤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改良、修复、健康土壤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采取合理的改良、修复、健康治理方案。”
威远农资集团十年磨利剑,其自发研制的“根力多”系列产品近年来主打“土壤调理牌”,生物蛋白控释肥真正契合了土壤改良这场溯源型变革,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国市场真正显示出了她的神奇奥妙,修复土壤作用突出,而且绿色环保,增收效果明显。在工艺选择上,威远集团融合掺混肥和复合肥加工的优点,自主研发获得“省科技成果奖”的菌膜法生产工艺,实现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均匀分布和肥效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包衣、涂层等物理控释层面,达到了以菌促肥、以菌养地,修复健康土壤、土壤无残留物的生物缓释效果,从而实现了松土、养根、防病、增产之目的。
威远集团在总裁王淑平的带领下,始终践行着“农科先锋、农服典范”的诺言。目前河北根力多已具备6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万吨。威远集团在全国22个省建立了营销办事处,100多名营销专家、农博士、农业技术人员活动在祖国大地希望的田野上。新疆根力多已建成投产,东北根力多即将投入生产,这样一来,将减轻河北根力多物流压力,更好的实施集团三北援助服务战略。投资2.1亿元,占地200多亩,集农资、农产品物流于一体的三好物流园于2012年7月29日正式开业运营;公司在国家最近确定的重点经济开发区——冀东南地区,投资3亿元,建设占地1300多亩的“威远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已取得政府批准,很快将投入建设。
没有健康土壤,就不能实现持续的增产,没有健康的土壤,也绝不可能有安全的的食物。土壤改良、调理、健康的号角已经在全国大地吹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将是一块孕育着巨大商机的市场。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这一土壤健康调理型产品在全国市场受宠,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