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个有关方面对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期待。有关专家认为,十八大后,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主要有四大趋势:
物流业竞争力提高。衡量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我国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 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随着物流产业进一步得到重视,这种局面将有望改善,物流业将在竞争中得到成长。
物流业告别粗放型发展。物流网络完整性、协调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物流市场主体庞杂、企业集中度低、诚信体系缺失、竞争秩序失调等问题比较严重。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物流运作方式与资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今后,将从改革开放初期来的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大幅迈进。
协调各地运力运种不平衡问题。普通仓储、公路普货运输等传统服务供大于求,供应链一体化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业和农村物流相对落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很快,但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资源整合不足,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互动性不强;应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环节比较薄弱。随着东西部地区的协调、互相促进,随着产地和销地的一体化运作,运输工具的大量投入,不平衡现象有望减缓降低。
物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项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续攀升,而物流服务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多数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今后,随着一系列对产业的扶持政策出台,物流业的配套环境必将越来越好。
(庄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