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陷入虚假宣传漩涡,这并非孤例。就在此前不久,东阿阿胶推出的一款产品桃花姬阿胶糕,本是普通食品,却在市场上打着保健品的名义销售,也涉嫌虚假宣传。
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程度,从每年中消协的投诉分析中,便可见一斑。在保健类产品的投诉性质中,除质量问题外,涉及广告和虚假品质的比例相对较高,2010年关于广告和虚假品质的投诉分别占到了12.3%和10.6%,高于投诉普通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水平。
2011年的数据显示,投诉问题同样主要集中在质量、广告和虚假品质,4487件保健用品的投诉中,涉及质量的2416件,广告的532件,虚假品质为421件;6138件保健食品投诉中,投诉质量问题的有2611件,其次是812件投诉广告、535件属于虚假品质。
从保健品的违法违规情况看,夸大、虚假的宣传广告问题特别突出,差不多每个月全国各药监部门都会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宣传的保健品黑名单。
之所以会如此乱象丛生,根源在于保健食品企业普遍存有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产品品质是产生销售的前提,但目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漠视了这一前提,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制造“虚拟前提”。
对于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病态的国内保健食品市场而言,亟需有针对性的“保健”。掺杂造假、夸大宣传这些保健食品行业中的顽疾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观,主要原因是保健食品市场不规范,缺乏监管,导致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低。
此外,还应在保健食品领域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让企业在市场规则下浮沉。乱世用重典,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目前的状况,缺少了行政或法律手段的有效调控,易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