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广州百货服装商家轮番促销,折扣越“拼”越低,消费者却抱怨服装标价越来越高,“不打折不愿买”。不断打折拉高了百货商家和服装商的销售额,却难逃“饮鸩止渴”之嫌:百货公司净利润降低,服装商利润逼近零。
不过,频繁打折的背后,“百货业与服装业进入了打折怪圈。”广州某百货公司高管表示,“百货商场都在打折,我们不打折就要流失顾客。”
“百货业在不断地突破折扣底线。”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广州楚睿咨询公司董事长黄文杰表示,打折能够带动销售,但是牺牲了利润率,“每次大促销,百货商场会与品牌商协商调整抽成比率,例如服装抽成率是30%,大促销的时候甚至会降到5%、6%。”来自同花顺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五成百货零售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同比下滑。
不断突破更低的折扣对于品牌商也颇有饮鸩止渴之嫌。一份东莞某服装品牌的招商资料显示,该公司2008年从意大利引进该品牌,省级代理的进货价格折扣为零售价的3.3折,市级代理为3.8折。如果再扣除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成本,即使是3.3折拿货,零售价打5折也已经逼近零利润。
某男装品牌王老板表示,在百货商场的促销、抽成等费用和保底销售额的双重夹击下,品牌商的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商场一波接一波的大型促销活动,品牌商反而是销售额越高、亏损越多。”
(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