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山西晋中市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系统实际,利用实施“新网工程”建设,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为平台,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独特的网络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快“一村一品”有序发展。晋中市社在自办合作社的基础上,以开放办社的理念,通过领办、合办、入股等方式,要求每个县供销合作社都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每年领办1个—2个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业”,推行“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组织带动农民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树立产品品牌意识。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通过组建农合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典型示范专业社,发挥好供销合作社在合作经济领域的主导作用。
以经营网络优势为依托,推进“一村一品”快速发展。供销合作社的主业在于流通、在于组织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对接。晋中市社加快建立完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各县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外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快捷顺畅、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加快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农民经纪人队伍解决农产品交易难的问题。市社还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信息网络,利用供销合作社连锁网络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信息系统,通过供销合作社网站为推进“一村一品”提供快捷有效的产品供求信息服务。
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服务“一村一品”。通过社企合作,加快市供销合作社与田森、正林、金谷、金粮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建设,加快冷藏保鲜设施、配置冷藏运输工具、检验检测设备等建设;依据农产品流通相关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实施分级包装、加标识,创建品牌;与农民实行订单农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实行从“种子”到“筷子”之间的全程监控,实现合作社产品质量可追溯。同时,利用产销旺季,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长期签订购销合同,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超市开设“农超对接”产品销售专卖区和专柜,以扩大社会影响力,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和蔬菜价格高、市民买菜贵问题。
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骨干力量。利用系统农民经纪人协会每年培训1000名农民经纪人的契机,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将种养能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经营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在农村创业的初中、高中以及大专、中专毕业生纳入培训范围,分门别类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加强“农超对接”人才培训,定期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培训,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掌握市场信息,熟悉超市营销策略,通过“农超对接”服务系统实时发布供求信息,逐步开展网上签约和市场交易。
强化区域综合服务为导向,带动“一村一品”发展。市社积极改造基层社,壮大基层社实力,不断夯实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发挥供销合作社职能优势,依托农村金融互助社、农资供应、农信担保、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配送等,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切实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强系统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企业和农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企业和农户双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赵志强 李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