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新荣在京召开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科学防控高层论坛”上提出了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理念,把科学防控的理念贯穿于病虫害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我国植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2012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异常严重。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玉米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给我国粮食增产增收造成直接威胁。值得欣喜的是,由于各级植保机构加强了监测和防控,狠抓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及时有效控制了危害,为今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夺取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届中国植保“双交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现代植保”这一主题,重点突出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呈现出引人关注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无人机施药防控成植保新方向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为重大病虫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低空、低量施药器械及其配套技术的发展对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意义重大。
据悉,以往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的无人直升机施药技术今年在植保“双交会”上格外受追捧,江苏克胜集团、广西田园生化等多家公司携喷药直升机实物前来演示,前两年还动辄四五十万元的无人直升机今年普遍降到了几万到十几万元的亲民价格。
在展馆外广场上,一台白色的农用全智能无人驾驶AF811型直升机在飞控人员的熟练操作下,发出“突突……”的轰鸣声,稳稳起飞。无人机升降折返于人群上方,轻盈灵巧,一边飞行,一边喷出水雾,令观摩的人群啧啧称赞。据了解,这种农用无人机整个过程由电脑程序操控,体型虽小但功能强大,每次最多搭载农药10公斤,在3—5米的低空喷洒农药,每架次可完成30亩地的作业。
“无人直升机施药防控是农业植保发展的方向。”中航618所民机民品部副部长李国玉告诉记者,智能农用无人直升机及相关专业植保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他分析,美国60%以上的农药喷施由专业植保公司的无人智能机械完成,日本约8000万亩农田常年保持近3000架无人直升机作业,未来中国18亿亩农田将容纳年均过10亿元的无人机械设备市场和年均超100亿元的植保服务业务量。
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文则认为,现在无人直升机被不少农化企业看好,与近两年农药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有关,国内3000多家农药企业产品同质化已趋严重,加之外资企业产品冲击,不少农药企业面临被淘汰危险,企业欲通过为无人机提供专用药剂,来扩大市场。
亮点二:药企积极抢占新型肥料市场
近年来,新型肥料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正成为农资行业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不仅仅是肥料企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批有先见之明农药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以求共同分享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产水溶肥的年产量约为159万吨,而2010年为60万吨、2009年为30万吨。2011年,国内外共登记肥料4273种,其中水溶性肥料4165种。在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类占31.1%、含氨基酸类占26.4%、含腐植酸类占21.9%、大量元素类占14.4%。
“有收无收要大肥,收多收少要小肥”。巨大的市场份额是农药企业涉足新型肥料市场的重要动力。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农药企业开始介入新型肥料。记者在本届植保“双交会”上调查发现,目前进军新型肥料领域并取得一定业绩的农药企业可谓各有绝招,主要方式表现为:一是大笔投入、肥药双雄,且主要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农药制剂上市企业。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专门成立了从事新型肥料生产和经营的江苏辉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求提升在渠道商中的影响力。二是优势延伸,逐渐扩大。农药企业致力于提供系统的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优势明显,面临的机遇更多。三是重点突破,尝试新肥。国内农药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一些外向型研发企业在生产农药的同时,开始研发新型肥料。四是肥药合并,多点开花。随着农资市场发展,农药、肥料销售渠道逐渐融合,客观上推动了二者的“合二为一”。
亮点三:企业营销转型“斗”服务
“从2010年开始,国内行业组织和农药企业就开始进行困境、思变、谋略、突破等问题的研讨,探索破除目前行业发展瓶颈之路。但这两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困境依旧。”李卫国告诉记者,自2009年起,我国大部分农药企业都陷入了增长乏力、经营困难的境地,原药企业利润连续下滑甚至亏损,制剂企业增长脚步也在放缓。这两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部分企业销售额虽有所增长,营业利润却普遍下降。但跨国农药企业却在这两年得到快速成长,并在我国的农药市场逐渐取得垄断地位。
随着农药市场竞争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许多农药企业都在寻找新的营销模式,服务营销“斗”得也越来越激烈。其中,很多企业提出的“作物全程植保解决方案”正成为一些产品线齐全的企业新的营销理念。本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上,记者发现,一些企业散发的形象宣传册上,专门针对某项产品的宣传图片少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口号多了。例如,瑞士先正达公司通过创新文化以及整合全球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以种植者的方式思考,开发整合农作物解决方案,业绩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针对某种作物提供一揽子施肥、植保解决方案既是农民的实际需求,也是厂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向东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农资行业和市场现状,必须推陈出新,在营销差异化过后,商业模式的服务差异化将是推动农资行业下一轮升级的最新动力。”据介绍,作为中国农资流通渠道专业服务商,该公司会上推出的农资生产商、服务商、经销商三力协同市场推进策略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经销商的广泛共鸣与热切关注。
亮点四:农资法律专家“现场维权”
在本次植保“双交会”展厅的一个特殊展台上,来自农业部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专家张子非显得格外忙碌。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咨询处,不时有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和参会观众。
据了解,作为定点、定时开设的法律维权服务专点,农业部法律服务中心已多年为植保“双交会”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其涉及内容包括假冒劣质农药、肥料、添加剂处罚方式,企业注册商标及产品专利保护等。并且此次为了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给假劣农资企业无展示、销售相关产品的机会,农业部法律服务中心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严厉措施,即造假出头必被捉,侵权产品出来必被打,从而充分维护参展企业的合法利益,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张子非介绍说,以往大会投诉办发现所受理的投诉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参展商对有关法律知识的缺乏造成的。他也提醒,今后参加展会的企业应掌握以下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第一,企业必须树立不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理念。在明知他人有而自己没有相关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制造、销售侵权产品,或自己没有知识产权而在相应产品和包装、宣传资料上假冒他人的知识产权,都是性质很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可以并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要了解我国专利权的审批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明确规定,对发明专利进行实质审查,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进行初步审查,这样,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产品先后有多份专利的情况,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后申请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应为无效,与先申请的专利相同或近似的即可认定为侵权。
第三,要熟悉宣告专利无效和专利复审的程序。对专利权持有异议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宣告专利无效。参展企业应当注意收集保存自己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资料,以作为主张知识产权权利的证据。
第四,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参展企业应自觉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学习《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及相关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防止他人侵权,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