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成) 12月4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支持举办的2012“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致辞,总社监事会主任、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主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司局负责人出席本次论坛。
顾国新指出,“城市矿产”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矿产概念和资源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的汽车、家电等产品面临淘汰或报废,这为加快“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空间。“城市矿产”产业正面临着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期。
顾国新介绍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有发展“城市矿产”的网点基础以及人才、资本等比较优势。目前,全系统共有县级以上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3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多个,各品种年回收利用量2000万吨以上,年回收总额1500亿元,超过社会回收总额的50%。供销合作社系统已成为“城市矿产”开发的主力军。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表示,当前必须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发“城市矿产”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开发水平和质量,使“城市矿产”真正成为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补充,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载体,稳定和增加就业的渠道之一,使其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李方旺介绍,中央财政正多渠道积极支持“城市矿产”等资源再生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努力提升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水平。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以提升资源加工处理能力,建立完善回收利用体系为核心,推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引导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形成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推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四是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通过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旭斌说,当前涵盖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回收企业快速发展,技术装备不断投入,分解加工水平有所提高。整体来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地位逐步提高,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论坛上,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内江市和安徽省阜阳市有关领导介绍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经验,论坛邀请的各方面专家还就“城市矿产”与投融资、产业升级及绿色转型等主题展开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