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针对BI现状找好切入点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BI的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但它促使了BI的应用在成本方面开始逐步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BI应用方面取得了成功。从实施的角度来出发,实施商业智能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项目涉及企业管理,运作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众多门类的知识。因此用户除了管理咨询要选择合适的商业智能软件工具外,还必须按照正确的实施方法才能保证项目得以成功。

  资料显示,现阶段BI比较难解决的事情,是一向习惯于拍脑袋做决策的管理者很难理解BI的真正涵义。所以,多数企业用户把BI做成了装饰工程。领导想看到实时的某某数据,IT部门接到这个指令后马上想到了商业智能。厂商的宣传把商业智能夸成了一朵花,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能把企业打造成智能化企业。一片赞美之声下,一个轰轰烈烈的“面子工程”上马了。几个简单的应用被冠以商业智能的名头,领导开始很满意,自己的企业和国际接轨了。渐渐地,化重金买来的软件,只能起到一点点作用。

  虽然BI的局部应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BI的甜头。但正确理解是商业智能能否最终真正实现“平民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对国际厂商还是国内厂商,急功近利将会使资源大量流失,真正适合于本土的模型和解决方案才是企业之所需,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商业智能的“平民化”是必然的选择。但“平民化”并不是很简单,据笔者的了解,国内现阶段BI的应用现状:

  1、国内BI的失败率达到七成以上;

  2、目前,国产的 商务智能(BI)系统在功能上还很不完善,与国外软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而国外软件在价格上普遍较高;

  3、国内的成熟、专业的商务智能(BI)实施顾问较少;

  4、销售渠道的建立。目前,多数商务智能(BI)厂商是通过分公司或办事处来销售的,而未来国内制造业企业多数需要本地化服务,管理咨询这种模式必将改变,但商务智能(BI)的销售、服务要求代理商要有很强的能力,如何选择、培养、发展这些代理商将是国内商务智能(BI)厂商面临的一个问题;

  5、商务智能(BI)系统最昂贵的地方不是平台,而是模型,但目前由于国内市场应用BI的企业并不多,应用深入的更少,应用基础也比较薄弱,即使拿来国外先进的商业模型也不一定运转起来,所以尽快建立各种适合国内企业特色的模型是各商务智能(BI)厂商未来要投入大力解决的。商务智能(BI)要想在国内企业中大规模的普及,必须要解决好以上问题。

  (王海涛)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