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城市矿产”博览会、高峰论坛之后,12月6日,再生资源领域又迎来了一场行业盛会,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废纸利用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20多个国家的环保行业协会、废纸回收利用企业代表共话纸业未来,探寻废纸回收利用发展之路。那么,目前废纸回收利用的状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将如何破解?
现状:造纸工业开始大规模利用废纸再生造纸
废纸回收利用不仅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节约原生纤维资源及能源、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又被形象地喻为“城市森林”行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造纸工业开始由政府主导展开了一场污染治理行动,强制关停了一批不能达标排放的小型自制化学草浆厂,从此我国造纸工业开始了大规模利用废纸造纸的生产实践、装备改进。特别是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造纸行业主要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同时,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文件,对节能减排、环保以及行业发展规划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和约束性的规定,我国造纸工业开始大规模利用废纸再生造纸。2011年国内用于造纸的废纸回收量达4347万吨,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废纸回收率已达45%,而2000年我国国内废纸回收率只有29.5%。随着废纸回收利用的迅速发展,我国废纸回收体系已建立,废纸再生利用的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目前,我国造纸企业已能用废纸100%再生生产新闻纸、双胶纸、书刊纸、瓦楞原纸等大宗成品纸张。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旭斌说,近年来,我国的造纸工业及废纸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废纸回收利用为减少木材使用,减少森林砍伐,弥补我国林木资源不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困扰:四大短板制约废纸回收利用
然而,在我国废纸回收利用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纸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庆民说,我国废纸回收行业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业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废纸回收网点规模小,回收环节多,废纸从居民手中到最终用户要经过多次转卖,增加回收成本;监管不到位,没有废纸回收网点的规划布局,进入门槛低,一些企业无照经营,竞争激烈,掺水、以次充好等行业弊病屡禁不止。
二是国家废纸回收分类标准难以执行。2006年国家颁布了GB20811-2006《废纸再利用技术要求》,由于该标准只将废纸粗略地分成11类,跟不上工厂废纸验收要求。如废箱纸板只有1类,而工厂收购时已至少分为3类。许多国家对废纸都有统一的标准,美国有51种,日本有25种,欧洲有57种,按品种分选达标,购销按标准执行。
由于废纸原料紧缺,大厂对废纸质量要求控制较严,质量差、分类不严、掺水掺杂的废纸不收,但小厂仍用低价收购。造成各种废纸回收分类标准难以统一执行,回收废纸质量难以整体提升。
三是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在中国,居民基本都有交售废纸的习惯,但只是将废纸分为旧报纸、书刊和废旧纸箱,不能将报纸中涂布广告拣出,也不能将涂布杂志和普通书刊分开,造成各种废纸混在一起,到了企业,也只能作为低档原料处理。
四是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缺乏优惠政策,增值税抵扣依据设置不合理。我国没有废纸回收再生利用的优惠政策,导致利废企业经营困难。由于废纸回收、分拣加工企业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可以享受。废纸收购企业没有进项抵扣,要承担17%全额增值税,从而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负担,成为培育大型废纸回收企业的最大障碍,中国废纸回收企业已是中国乃至世界税负最高的企业。与会代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应研究制订鼓励机制,对回收国内废纸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包括增值税减免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国家对2010年底停止执行的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继续实施下去。
探索:初步形成“三位一体”回收模式
针对我国废纸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王旭斌介绍,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废纸回收加工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等回收方式,延伸回收利用产业链,改变了传统的“一收一卖”回收加工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或区域性基地“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发展模式。
一是覆盖面广的回收站点创新模式,便民利民,改善了社区环境。试点地区依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在居民社区设立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改变了过去走街串巷、散兵游勇式的回收方式,规范了回收行业秩序,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美化了环境。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依托社区网点采取多种回收方式,调动居民交售再生资源的积极性。上海市构建具有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中心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做到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电话就可以上门收废,为群众提供便利,并推出了面向回收人员的IC管理卡和面向市民的“阿拉环保卡”,IC管理卡汇集了回收人员信息,对回收队伍进行了规范管理,“阿拉环保卡”方便市民在全市700个自助回收箱完成自助废弃物交售,并获得奖励积分可去商场购物。合肥、南宁、重庆等地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活动,在高校设立回收网点,一方面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利用回收的旧书、旧杂志办起了图书角,在校园中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二是分拣中心提升了加工处理水平,提高了废纸回收的质量。改造、建设的分拣中心通过对各类废纸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开始由人工打包、简单机械打包向全机械化打包发展,逐步提高了下游造纸企业废纸利用附加值,大大提升了再生纸的品质。各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一批公司管理规范、资本充足,企业营业额逐年攀升,形成了品牌效应,增加设备投资,引入深加工项目,促进了废纸回收再利用行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是集散市场或区域性基地提升了功能,发挥了集聚效应。集散市场通过增加服务功能,逐步将原有功能单一的交易市场升级为回收、交易、加工、集散、初加工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市场,改变了简单的“一收一卖”的回收行业传统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废纸资源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有利于产销衔接和废纸的集聚流。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传统的废纸回收、分拣、处理工艺得到快速提升,一些处理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进入世界五百强。
废纸的大量使用,彻底改善了造纸工业的原料结构,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