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在南国广州,到处还是绿叶红花、风和日丽。在2012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记者感受到了南国茶市的热闹和活力,广州茶博会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了解到更多广东省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广东茶产业稳步上升
广东地处岭南,具有茶叶生长和发展的基础优势,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著名茶产区,但近年来,广东茶产业稳步上升。张黎明秘书长介绍说。目前广东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稳步上升。2011年,全省茶园总面积61.69万亩,比上年略有增长。茶叶总产量近6万吨,其中,绿毛茶2.53万吨,占总产量的42.42%;乌龙毛茶2.73万吨,占总产量的45.7%;红茶、黄茶和其他茶0.71万吨,占总产量的11.88%。呈现出比较全面发展的势头。
介绍到今年广东茶业形势,张秘书长说,今年春天,由于春茶开采时间恰逢阴雨天气,造成春茶持续开采时间有所缩短、采摘不充分,粤西、粤北茶区产量略有减少。粤东单丛茶区则由于开采时间提前,春茶产量增长10%左右。在新茶园逐步投入生产的情况下,全省春茶产量稳中有升,约在2.7万吨左右。随着新茶园的逐步投产,预计今年全年茶叶产量将持续增长。
记者在广州茶业博览会上也看到,广东本土茶企普遍规模较小,品牌优势相对茶业发达省份而言,不是很突出。但参展茶企数量多,热情也比较高。英红等具有历史的品牌茶正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在展会上也吸引了不少的关注。
巨大的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茶博会上,记者看到在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馆内, 600多家参展企业,来自中国内地20多个省市区和港澳台,七成以上都是当地的品牌企业、龙头企业。产品种类一应俱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在茶叶消费领域具有的巨大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举例来说,普洱茶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知名度,与广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人说,普洱产在云南,起于广东。广东又具有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在普洱的定价上,基本是唯广东马首是瞻。
张秘书长说,目前看广东茶叶流通市场,经过新一轮结构调整,市场呈现出理性发展,各种茶类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土茶和外省茶大约各占50%左右。以普洱茶、铁观音、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岩茶等为代表的外省茶,在珠三角地区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而以大宗绿茶、单丛茶、金萱乌龙和地方特色茶为代表的广东本土茶叶,则是广东各地消费的主要茶类品种。
她特别提到红茶。随着近年来红茶热的兴起,以英德红茶为代表的本土红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广东红茶的大发展。除了英德红茶外,粤西地区以台湾金萱品种制作的金萱红茶、粤东地区以单丛茶树品种制作的单丛红茶、粤北地区以白毛茶品种制作的金毫红茶,以其突出的蜜香、花果香品质,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具有广东特色的红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单丛茶、名优绿茶也受到市场的青睐。
广东茶协发挥独特作用
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作为本地区最大的行业组织,张秘书长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挥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助推茶行业健康发展。
她介绍说,广州茶博会是省茶协打造的一个重要平台,多年来始终秉承服务行业的宗旨,沿专业化的道路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集经贸交流和文化传播为一体,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年度茶叶专业盛会。通过近年来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府、行业机构和专业展览公司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形成茶展行业的龙头,广州茶博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茶叶第一展。
省茶协还在人才培养、业务提高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张秘书长介绍,一年一度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携手广州茶博会已经走过六个年头,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技能竞赛活动,成为了提升我国茶艺从业人员水平,促进茶艺、茶文化交流,培养和选拔茶艺师高技能人才的最佳平台。多年来,大赛在普及茶艺知识,弘扬茶文化,引导茶行业从业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促进行业规范管理以及带动茶叶流通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特别介绍,现在企业意识到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除了品质、管理,还需要文化的支撑,所以今年企业的参赛热情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扶优助强方面,省茶协通过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和全国茶产业的质量进步。张秘书长介绍,今年茶博会组委会组织举办了2012全国名优茶质量竞,共收到六大茶类茶样近200个,经组织全国7位茶业界权威专家审评,在茶博会上举行了颁奖仪式,并组织专区展示及现场品饮。相信对名优茶品的推广和品牌打造都会是有益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