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湄潭油茶汤

□ 曹裕强

  贵州是世界古老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先民们用智慧不断地赋予了茶叶许多用途。湄潭、凤冈等地区的一些人,至今还保持着喝油茶汤的习惯,这就是对茶叶用途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发明。油茶汤,这种起源于民间,盛行于民间的饮料,也伴随着当地各族人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习俗流而广之,成为贵州的传统民族食品之一。

  地处黔北的遵义市,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居住在凤冈、湄潭、务川、道真、正安、余庆等地的各族人民大多有喝油茶汤的习惯,油茶汤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茶乡百姓的喜爱。在当地农村,几乎家家会做,早饭、午饭,不少人家都必须要吃油茶汤。据说,常吃油茶汤者如一日不饮,便觉腹空、乏力、困倦。因此,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着这样赞誉油茶汤的顺口溜:“碗碗油茶香喷喷,男男女女都能饮,不吃油茶没精神,吃了油茶有干劲。”因此,有人又把油茶称为“干劲汤”。可见,油茶汤的汁液已浸润到了当地父老乡亲的骨子里。

  湄潭油茶汤作为传统食品之一,之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是因其味咸香可口,具有饱腹、消气、提神、增力、抗疾的功能。每逢红白喜事或客人到来,也必用油茶汤盛情招待,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倘若你愿意不辞辛劳,循着茶叶的芬芳,穿林过垄,涉水越山,来到当地群众家里小憩或做客,好客的女主人就会丢下手中的活儿,下到厨房。不到半个钟头,就能让你品尝到喷香可口的油茶汤,让你因一路奔波劳顿的疲惫之躯,顿时得以恢复,颇感酣畅淋漓。每到此时,男主人就会和客人一起侃起有关油茶的“龙门阵”来。

  湄潭油茶汤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由于没有史书记载,至今仍无法考证。油茶汤的历史有多长?也是众说纷纭,但据说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湄潭县复兴镇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入黔,其部下陈化成率部退居湄潭、凤冈、正安交界地区,欲继续与清军抗衡。由于落荒逃逸,加上当地土瘠民贫,粮草不济,为解饥饿乏力,将士们便仿效当地民间,用粗茶熬制成汤,拌之与荞麦果腹。没想到将士们服用后,竟然恢复体力,精神陡增。但终因穷途末路,寡不敌众,士气低落,不少将士干脆就地而居,融入当地,成为现今湄潭马山、西河、复兴一带的先民。油茶汤,也被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当地人离不开的传统饮料。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油茶汤的历史应该有150多年了。

  油茶汤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茶叶、花生、黄豆、核桃、糯米、芝麻、鸡蛋、猪油、水等。配料和配食茶品多达十几种,常见的有米花、米线、酥食、炒米、麻花、泡耙等,还有农家自制的芝麻饼、酥麻饼、麻糖杆、蜜饯、米粑等。具有地道的乡土风味,可作早点、夜宵。

  油茶汤的制作和食用方法也很多,制作方法之一是先用猪油将茶叶爆炒后加水煮熬,待水微干时,用木瓢将茶叶揉细成茶羹。再根据饮量及浓淡要求加水煮沸,掺进猪油、食盐、油渣、韭菜、花椒等,再将芝麻、花生、黄豆炒熟后捣成面放进里面即可食用。食用炒制的花生、瓜子、玉米、黄豆等,边吃边喝油茶,越吃越香,津津有味,不干渴,不上火。用油茶泡饭,无论糯米饭、大米饭、包谷饭都清香可口。

  据当地百姓介绍,吃油茶时配上黄茭、荞皮,一则可以提神醒脑,二则特别经饿。他们再累,或是遇到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只要一碗油茶汤下肚,又神气活现起来。你听,那一串串悦耳动听的山歌,缱绻缠绵,韵味悠然:“油茶香喷喷,喝了油茶身子硬。阿妹见我干活凶,樱桃嘴巴直夸我展劲。不是阿哥我展劲,是你阿妹做的油茶添了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