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多处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阐述,并在经济建设中单列一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三农”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报告既强调了许多一以贯之的政策理念和战略思路,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理念。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连日来,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总社五届四次理事会议精神和总社工作要点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努力,切实把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专栏,连续刊发各级、各地供销合作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受村民欢迎的农家书屋
“这几天,恰好有点时间,我就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来选几本书,同时把前段时间看完的几本书还回来。”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明光村2组的林丹手中拿着一本从农家书屋里新借的《进城务工指南》对记者说。
明光村农家书屋位于该村刚落成不久的供销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大楼的二楼上。书屋十分宽敞,有100多平方米宽和近万册图书,图书按政经、文化、生活、科技、少儿等分为几大类,整齐地排放在书架上。室内采光很好。室内不少村民正在看书读报。此时,4组村民秦明贵正津津有味地看着长篇小说《亮剑》。他说,电视连续剧《亮剑》我看了好几遍,现在想看看小说,再体验一番李云龙这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这里的农家书屋不仅书多,还订有20多种报刊。为方便管理和村民借书,村里专门选派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记者随手翻阅了一下借阅登记册,从今年7月书屋开办以来,有100多位村民到这儿借书。管理员蒋桂兰说,农家书屋成立以来,借书读报的村民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现在更加注重科学种田,注重身体健康,注重高品位的生活。在书屋的“读后感”专栏里,不少村民写下了读书的心得体会。村民秦雪梅还提出了4点建议:书屋安窗帘;安空调;图书种类尽量配齐;力争看到当天的《南充日报》、《四川日报》。
富有特色的村幼儿园
离开农家书屋,来到一楼的村幼儿园。里面传来孩子们阵阵欢笑声。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玩玩具,还有的在边唱歌边跳舞。看到小天使们那种高兴劲,教室外孩子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个个乐开怀,都夸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有方。老师谭丹是附近溪头乡人,毕业于南充师范学校幼师专业。为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她每于早上7点钟就起床做准备,一直忙到下午5:00放学。她说,明光村依山傍水,自然风光很美;14路公交车开到学校门口,交通十分方便。每月工资虽然不高,但在这儿和孩子们一起,自己感到很开心,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很放心。由于幼儿园条件好,办得很有特色,现在不仅本村村民们把孩子送来,连外村的村民也把孩子送来入园。现该幼儿园已成为高坪区东方幼儿园的分园。
家门口办起农特产品超市
农特产品超市是社区综合服务社的亮丽“窗口”。在这儿,记者见到了售货员徐碧华。徐碧华,62岁,是村里的“十星级农户”。见记者到来,十分高兴,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超市里的产品。她说,蓝莓和芦笋是村里的传统特产。经过与企业的合作,蓝莓现已开发出果之优酸乳、蓝莓酒、蓝莓果酱,以芦笋为原料制作出芦笋罐头、芦笋菜、芦笋粉等系列产品。除此,还有土巴寨花椒、青居冬菜、黑花生、绿壳鸡蛋、竹编、脐橙,这些土特产品很受外地客人欢迎。
今年8月9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一行还来到农特产品超市,询问起徐碧华一家的生活。徐碧华说,她当时高兴地对刘书记说,以前住瓦房,现在住楼房,特别是区供销合作社在我村建起了社区综合服务社,买东西十分方便,自己还当上了农特产品超市的营业员。住在村里,小病不用上医院,还有幼儿园、图书室,晚上还可以跳坝坝舞。刘奇葆书记听后十分高兴,连声说,你们生活得好,我们就放心了,并带头鼓起掌来。说到这儿,徐碧华说,“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特别是区供销合作社一手办起来的社区综合服务社把各种服务送到我们村民家门口,我们真是做梦都想不到今天还有这样的好日子。”
位于嘉陵江曲流的“农家乐”
2011年以来,为了认真贯彻南充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的决定,尽快在乡村建好社区综合服务社,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高坪区供销合作社与有关部门一起,多次到村里与村委会共同规划设计,面对面征求村民们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们生活的需要。不仅建起了2层楼高的、总面积达4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大楼,还建起了商贸服务中心及农产品加工点。为了发展该村的旅游事业,高坪区社利用该村处于嘉陵江359°曲流源头的特点,办起了“359°农家乐”,经营土鸡、土鸭、土蛋等家常菜,味道鲜美可口,价格也不贵。现在每天晚上,市里不少客人都开车到这儿吃饭,还有重庆、成都等周边地区的客人,村民有事请客吃饭就更方便了。
记者看到紧挨着“359°农家乐”,另一家农家乐正在紧张施工中。区社主任陈志介绍说,不久后,高坪区农行会在村里的社区综合服务社设立几台取款机,村民们只要拿银行卡在上面按几个号码,就能当场取出现金,再也不用专门进城取款了。
临走时,村支书记马太正送给我们一份彩印的该村的共同愿景的名片,上面写着:要把明光村打造成为南充首个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农民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南充首个儿童农耕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南充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南充市乡村小吃和工艺品聚集地……从这份愿景里,我们看到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更看到了村民们多彩的美好幸福新生活。
(摘编自《西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