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瓷品茶吃瑶园碱水粑”,在江西景德镇这已成为一个风尚。景德镇的陶瓷、浮梁的茶叶早已被人熟识,但是“瑶园碱水粑”却是后起之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顺标正是新风尚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而且他们坚信,在他们的努力下,“碱水粑”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能走出地域之门,发展壮大。
敢想还要敢为
碱水粑又叫灰水果,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江西一带有名的特色小吃。它是以大米磨浆,掺以碱水,用特制粑筛猛火蒸熟的,厚约10厘米。食用时切成薄片,以本地烟熏腊肉、大蒜等炒食,既能饱腹,又是下酒佳肴。但是小吃虽好,却没有机器生产,碱水粑的做法都是代代口头相传下来,完全是手工制作,耗时费力,并不适合大量生产销售。然而看准碱水粑商机的张顺标并不介意,他认为合作社的发展如果只是简单贩卖一些特产,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瓷器、茶叶这样已经被抢占市场的特产,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合作社必须开发新的、独特的产品,才能壮大起来。
说做就做。曾经在广东打工时学习的机械维修终于派上了用场,张顺标带领着合作社不断地钻研碱水粑传统生产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从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化,从半机械化到引进了全不锈钢机械化生产线。特别是借鉴年糕、方便米粉、月饼等生产工艺,引进现代化设备,通过有效衔接和集成创新设计出了一条适合碱水粑生产的技术工艺路线,实现了可以连续性、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碱水粑。通过改传统的煮浆为蒸气蒸浆,改传统的手工揉捻成型为绞龙挤压成型,改传统的蒸笼熟化为蒸箱熟化,改散装为二次杀菌的真空包装,解决了传统工艺磨浆速度慢、煮浆容易焦糊、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蒸熟时间过长、产品容易开裂、保质期短等问题。同时,这些改进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比传统作坊生产碱水粑提高了60倍。这使碱水粑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口感风味方面均优于传统产品,并使碱水粑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生产技术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张顺标为此将碱水粑工业化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申报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使碱水粑生产向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标准接轨,为我国米制品加工生产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根竹竿容易弯
想要成功并不容易,事情总会一波三折。在张顺标不断改进碱水粑生产线的时候,一次意外发生了。当时正值碱水粑销售旺季,生产线为了满足销售,超负荷运转,造成了机器短路,整整一个车间,所有的机器都再也无法工作。张顺标带领社员们重新投入人力、物力修复生产线的同时,对这次的损失心痛不已,他在那一次意识到了联合发展的重要。2011年12月,张顺标与浮梁县供销合作社合作结为伙伴,将合作社办公地点迁至浮梁县,合作社由县供销合作社相对控股,名称也由最初的“浮梁县瑶里镇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变更为现在的“浮梁县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供销合作社的带领下,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江西瑶园食品公司销售产品,到2011年年底碱水粑年生产量扩大至4052吨,实现销售收入1053.36万元,年创利润65.63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此外,一些追随商机的碱水粑小企业也为张顺标所折服,纷纷加入合作社。由此,张顺标带领着合作社统一了碱水粑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一人富不是富
张顺标深知山里人致富不易,所以,从最初办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时,他就立志一定联合千家万户,共同致富。由于当地很多乡亲都种植易种、产量高、但口感一般的早米,销路令人堪忧。张顺标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并采取委托米厂加工、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更解决了农户滞销的烦恼,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同时,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形成了合作社的“第二生产车间”,保证了原料供应。目前,合作社现有种植基地2.5万亩。碱水粑的批发也已扩散到了婺源、浮梁、乐平、万年、鄱阳、德兴、九江市县及100多个乡镇。
这些举措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较大的效益,为周边农民工提供了100多个工作岗位,同时也帮助周边600多户农民增加了收入。2011年,合作社直接支付农户稻米收购款76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659户,并因合作社带动,户均增加纯收入1227元,其中实行定价合同带动567户,实行最低保护价合同带动567户,实行按股分红带动112户,使农户户均增收近4232.21元。到2011年底,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7人增加到114人,注册成员114人。
未来大有可为
2011年12月9日,浮梁县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变更为518.636万元,现有净资产574.85万元。拥有现代化的标准厂房2000平方米,年产1000吨碱水粑生产线两条,实验化验室1个。碱水粑年生产能力已达5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年创利税248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合作社以“弘扬浮梁文化遗产,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瑶园食品品牌,提供安全健康食品”为宗旨,努力弘扬碱水粑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瑶园食品品牌,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使碱水粑形成与浮梁茶叶和浮梁旅游并列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下一步,合作社将再投入100万元改进设备,并将产品进军至南昌及江西省外市场,使合作社生产和销售都大幅增长。张顺标说,如果国家对合作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支持是天时的话,那么景德镇作为旅游城市就是地利,而企业、供销合作社及同行的支持就是人和。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成功都难。碱水粑的春天已经到来,赏瓷、品茶、吃瑶园碱水粑将成为景德镇的有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