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四川省彭州市采访期间,市农发局副局长王代春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他们的特色产业,并自豪地表示:彭州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可圈可点。
据介绍,彭州市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倾力打造 “一红一绿一黄”特色产业,已建成标准化产业园区19个,规模化示范基地31个。通过“红黄绿”产业主导,建成80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万亩川芎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40万亩粮食产业、100万头生猪产业、10万亩特色林竹产业和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发展。先后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市(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
“一红”奔高端
所谓“一红”,即红心猕猴桃。彭州北部龙门山脉猕猴桃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区域300平方公里,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世界高端猕猴桃种植最佳适宜区域之一。彭州依托灾后重建打下的坚实基础和龙门山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经过3年时间,栽培面积就实现从400亩到4万亩的跨越式发展。
彭州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猕猴桃研究中心、四川省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同时引进成都中际公司在小鱼洞镇建设了成都猕猴桃资源基因库与科研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研发核心区及示范区1200亩,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品种82个,目前已经有40个品种开始挂果。
同时,彭州规划建设了龙门山国家公园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总面积达2.2万亩。同时瞄准高端产业,着眼国际市场,积极推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全球良好农业生产操作规范”,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基地标准化,实现良种化种植率达100%,标准化覆盖率达90%,有机猕猴桃比例达70%。
彭州还采用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建成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占25%股份的弘大猕猴桃股份合作社,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完全利益共同化。目前,合作社已规模流转土地12600多亩,发展社员1218人(户),建成8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园区,种植红心、绿心、黄心猕猴桃8400多亩。
“一黄”开天地
据彭州农发局副局长王代春介绍,彭州利用适宜种植中药材的自然地理优势条件,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彭州成立了川芎协会,引进四川绿色药业集团、四川塔基圣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订单种植,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建成国家级川芎GAP种植基地和中国道地中药材川芎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种植川芎6万余亩,年产商品川芎5000余吨,统一出口达2000余吨,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8450户。彭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川芎种植基地和集散地。
以敖平川芎产购销合作社为核心培育发展营销组织,目前已有营销大户120人,与国内外100余家客户、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销售关系。对外销川芎统一使用“敖平”牌川芎品牌,办理运输绿色通道卡及外运川芎货物检疫证,规范中药材购销市场秩序,实现可追溯生产,提升川芎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外商客户的好评和赞誉。
“一绿”铸品牌
彭州着力打造国家级蔬菜名片,铸造了“种子种苗——商品蔬菜生产——质量监管——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的蔬菜产业链条,极大地提升了蔬菜产业水平。
依托省农科院、市农林院、百信和种都种业等单位,彭州建成蔬菜“科技三基地”,即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展示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近100项,推广蔬菜新技术10—15项,“三新”技术推广覆盖面比原来扩大45%,推广周期缩短到2—3年;同时,先后引进建成菜博园和种都科技产业园工厂化育苗车间,带动了6个合作社建成育苗基地,年可生产优质蔬菜种苗9500万株以上,覆盖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以上。
该市按照“一镇一园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园区示范、带动产业基地发展,统筹运用国家资金、拉动社会资金,先后投资11.07亿元,实施4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生产基地。建成磁峰镇“鹿鸣荷畔”产业园和濛阳镇“国际蔬菜科技产业园”等21个特色产业园,促进了蔬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转变。
在生产环节上推广以三界丰碑合作社为代表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实行作物布局、生产标准、农业投入品、技术、销售“五统一”和分户管理,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基地”的企民利益连接机制,采取“菜—稻—菜”种植模式,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促进农民增收。彭州年种植蔬菜80万亩,年产20亿公斤,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8147万元,其中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3400元,占到40%左右。彭州专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制度,实现了农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为构建蔬菜全球采供体系,现已建成总投资40亿元占地3000亩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蔬菜产业会展中心”于一体的雨润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配套气调库规划20万吨,已建设5万吨,初步建成了全球农产品采供中心。同时以蔬菜产销协会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扶持发展蔬菜专业营销队伍,推进彭州蔬菜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每天销售彭州蔬菜120吨以上。
据统计,彭州市目前已发展蔬菜加工企业53家,重点龙头企业16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成都市级龙头企业4个,彭州市级龙头企业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个。年加工蔬菜26.5万吨,产值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