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下塘的味道

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 章 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味道,武汉就有鸭脖子味,西安自有秦腔味,安庆当然有黄梅味了。是为了区别,更是为了凸显。像我们到一个新地方,匆匆去找标志性建筑,进了馆子,劈头会问小二:“有什么特色菜?”了解一个城市,往往是从吃、喝、玩、乐开始的,渐渐深入,谁又能说这当中不包含着历史文化呢?浓缩到县里来说,每个乡镇也是如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迷你版而已。

  安徽处中国腹地,长丰处安徽腹地,下塘又处长丰腹地。一般来说,处于中间位置的地方,都明显具有分水岭和分界线的特点。下塘也不例外,长丰的东与西、南与北似乎就是以下塘为中心的。无论民俗,无论风情,无论其他,单就方言来说,我和很多长丰人取得过这样的共识:下塘南蛮北侉,差异明显。

  有腹地的好位置,有适宜的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悠久的种植经验,又有知名的瓦东干渠之水穿行而过,自然浸润了下塘的好田好庄稼。下塘可是著名的稻米之乡呢,往大了说,颇有“下塘熟,长丰足”的意味,而且国家粮食储备库也在这里,可以想见其重要性。

  有米,自然有鱼。那时,我在办公室工作,年终总结涉及到乡镇的,写下塘必写龙虾。以前,当我们把龙虾看作再廉价不过的东西时,下塘人敏锐的眼光已经瞄准了龙虾养殖,很快实现了养殖、销售一条龙,走上了生财之路。

  下塘人的聪明又何止在对龙虾上的眼光呢?下塘人的性格兼收并蓄,聪明中不失真诚,淳朴里不乏灵活。在工业薄弱的长丰北部,下塘的建材化工、机械铸造、塑料、印刷等产业却都发展得红红火火,近年来更是引进了大型企业——广银铝业,未来的发展深度和广度不可估量。不得不说,正是下塘人灵活的头脑,开放的思想,敏捷的行动促使长丰中部工业重镇的形成。

  8月份,因工作原因我去了一趟下塘,同事陪我去新建的步行街转悠,虽然还没正式完工,但灰墙青瓦,从颜色到建筑到布局,很具古典风味,仿古仿得有模有样。但是说心里话,我更愿意逗留在街头巷尾平常人家,镇上人家的房前屋后多是绿树浓荫,树的品种很杂,排列也乱,可以看出不是规划而是随意栽种的。我们转到某单位门前,院子里的几株大树相当漂亮,香樟树树冠如盖,广玉兰厚实的叶子泛着亮光,骄傲地昭示着它们从历史走来,正茁壮地向未来走去。

  走着走着,三五步的工夫,身边就是一条斜插过来的小巷,看起来不仅很深,而且九曲回肠,本想进去看看,但怕时间不允许,转不回来,同事说这些巷子全是相通的,不存在死胡同,我倒是深信。小巷似乎体现着下塘人的思路吧。外人看着复杂,不明就里;本地人却深谙此道,清晰明了。如果有人研究过下塘的小巷文化,想来一定很有意思。以前我觉得下塘最难走的路就是桥下面的过道了,由于车辆长期碾轧,加之年久失修,路面低矮又凹凸不平,下了雨积水严重,步行就更糟糕了。而今桥下修整一新,路面平整宽阔,真正成了下塘的入镇之门了!更有新农村特色的南圩社区,路边有树,水中植荷,各种健身器材齐全,看不出和城市的公园一角有什么不同,要说真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与农田、农村近距离接触,空气质量更好,自然风味更浓。

  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当然离不开教育。我们原来学习课文《老山界》时,老师多次提到文章的作者陆定一,就曾经考察过下塘中学,导致我后来几乎忘了那篇课文,却总是把下塘和陆定一联系起来。待知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为下塘中学题写了校名,终于明白为什么下塘的学习风气始终那么优良、教学质量始终那么高了。

  我曾提议写一组“舌尖上的下塘”的文章,大家深为我的好吃所不齿,于是作罢。其实民以食为天么,大家可能也是心照不宣。谈起吃,下塘的地位可相当了得,自从CCTV专题报道了这里的烧饼,省城现在就忽然冒出很多家下塘烧饼店,我也见过万达广场人头攒动,排队争买下塘烧饼的场面。有一次我和家人去合肥,回来时大家都提议从下塘买烧饼吃,当时正修高铁,我们不巧一直跟在一辆渣土车后,足足吃了一路的灰,最后才吃到烧饼,但居然没人抱怨。其实啊,下塘的咸鱼奔月才是最好吃的美味,鱼儿咸淡适中,酥软不用吐刺,所奔的月——饼子韧劲十足,搭配得很有道理,都是值得推广的美食。

  那么,下塘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下塘是古老的,10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不言而喻;下塘是年轻的,容易适应新事物,积极迎接挑战;下塘是保守的,很多传统的淳朴特质不受外来浮躁气息浸染;下塘是开放的,不单纯倚重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是兼收并蓄,经济发展迅速;下塘是浓烈的,特色明显,善于总结发展;下塘是清新的,始终低调不张扬,坚持走着自己的路。

  我认为,说到底,下塘的味道是幸福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