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并未卡住实体店命门
本报讯 被电商高调打压了一年的传统零售业,终于在年终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与电商双12促销基本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场景相比,传统百货企业年终促销业绩却大幅增长。事实证明,电商未卡住实体店命门,传统零售企业的吸金能力依旧强势。
作为北京首个郊区本土百货企业中开展不打烊促销的企业,北京华冠购物中心在12月13~16日的促销期间,单店销售突破1亿元,超过平时一月的销售额。其中最受关注的369元/克的黄金在促销的几天里更是引发多轮抢购,郊区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视。
“结合郊区的消费实际情况以及活动前的市调分析,估计销售会在6000万元,最高可能达到8000万元左右。”北京华冠商业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英告诉记者,1个多亿的业绩也创下华冠此前所有促销活动中的新高,并有效带动和提升了周边两公里内餐饮及其他商铺的销售。这也表明,在电商价格战的轮番挤压下,传统百货仍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不仅是华冠,以不打烊闻名的北京新世界百货,在 “双11”过后的十余天后便向电商直接叫板,从11月23日中午12点到25日晚上24点再一次掀起“60小时不打烊”的促销,业绩突破3亿元,翠微大厦、新光天地也纷纷推出店庆及促销活动,翠微大厦店庆销售超过5亿元。此外,包括上海巴黎春天、八佰伴、太平洋百货也纷纷提前了年终促销,客流和销售额均提升50%以上。
(陈浩文)
8成零售企业处于节能“基础层”
本报讯 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显示,从2011年摸底的总体情况看,综合技术应用、内部管理、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80%左右的企业处于基础层,有14%左右的企业处于发展层,只有不到10%的企业处于深化层。
绿皮书显示,目前零售企业环保节能实施主要集中于门店经营场所,其中60.1%的被调查企业对既有门店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整体看,2011年有31 .6%的零售企业对其旗下50%以上门店实施了节能改造。
绿皮书披露,从2010年至2012年商务部的调查反馈结果看,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节能战略,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因而当门店的一次性节能改造完成后,难以持续性寻找新的节能空间。例如,零售门店的空调、冷冻冷藏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废热,目前仅有7.27%的受调查企业会回收利用废热,为企业提供生鲜或生活热水以及利用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储能等。
此外,节能投资额过高、投资回报期过长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节能深化步伐。据2012年企业调查显示,零售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投资回收期最短3个月,最长为15年,平均回收期为4.2年。受制于低利润率,零售企业一般会优先投资于一些节能效益好、投资回报期较短的项目。
(姜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