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和网购大潮正在冲击传统街边商业,淘宝、天猫、京东等商城的崛起,还只是开始,2012“光棍节”网购的高额成交已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当每个居民小区门口送快递的车辆络绎不绝的时候,包括曾经红红火火的国美、苏宁等在内的专营店、商场却日渐冷清。不幸的是,国美、苏宁等专营店前些年却在拼命扩张门店。还有满街的那些小服装店、茶叶店、酒庄以及房屋中介等等,如今大都门可罗雀,新一轮倒闭潮刚刚开始。
在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人均商用房0.8平方米就足够了。网购兴起之后,这一数据还会减少。而在中国,城市人均商业物业已经超过3平方米,总量严重过剩。很多城市街边商店重复投资、过度竞争,连靠手工劳动的理发店都走马灯似地倒闭。
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后,一、二线城市楼市出现调整。于是又有人鼓动投资炒作商业地产,说目前是投资商业地产的“黄金时期”。大中城市商用物业和写字楼遍地开花,价格也被炒得扶摇直上。
实际上,商业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酝酿着巨大的风险。主要城市商业地产的泡沫比住宅市场的泡沫更大。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十几万、几十万一平方米的商用房已不鲜见。超高的商用物业成本,已使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服务业不堪承受。
有人说商业物业价格并不贵,并且动辄与东京银座高达几十万美元1平方米的商业地产价格相比,其实,恰恰就是日本商业地产的超级泡沫,毁了日本的经济。那么高的商业物业成本及相应的人力成本,吃碗乌冬面要上千日元也就一点不奇怪。物价畸高不仅打击了日本的服务业,削弱了日本的竞争力,更严重的是,生活成本太贵,使日本大量精英携资本像潮水般移民北美等地,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任何经济体,只要资源和主要商品价格成为世界最贵,就必然走下坡路。中国人力成本还不到欧美的1/8,可上游资源价格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已经超过欧美,物业成本、人力成本又将大幅上涨,还有什么竞争优势?
(羊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