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揭秘伊藤经营之道

赵晓娟

  2012(第九届)全国连锁超市战略发展论坛(CCS)在成都举办时,伊藤洋华堂特地派出了锦华店店长刘虎、高新店店长龚月亭、春熙路店店长徐旭华,与代表们分享伊藤洋华堂独据成都不败的秘密。

  李玲(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问:熟食全部自制还是联营?卖不掉怎么办?员工工资跟绩效挂钩?绩效是否一样?

  刘虎答:生鲜90%自营,晚上卖不掉全部废弃。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每个月根据销售有一个奖金评定等级,如果卖得非常好,就是A等级,最差是D,没有奖金。

  绩效不管是前场售卖,还是后厂加工,只要是同一个部门,绩效都是一样的。

  问专就食品而言,双楠店商品的整体档次感觉比较高,但是高新店的商品结构似乎更大众化一些,伊藤在成都的5家店商品结构是否不一样?怎么划分?

  龚月亭答:我之前在春熙店当店长,今年筹备6号店,现在任职高新店,每个店铺会调查3公里的消费者,高新店周围IT企业多,月收入差不多在4000元左右,双楠店则是在成熟的社区附近,定位在35岁以上,月收入6000元以上,所以会做商品结构的调整,但是整体上而言,两个门店商品80%以上都是一样的。

  问:所有生鲜是否晚上一定要出清?

  答:生鲜每天进货,每天销售完毕,晚上8点,进行降价促销,如果关门时还有未销售出去的,由专门的公司回收、消毒,并且废弃掉。

  李燕川(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问:成都有总部吗?总部对店长考核什么?生鲜损耗怎么算?

  答:成都有总部,采购由总部负责,店铺只负责进货。店铺的考核最大的标准是,每年顾客的进店数量与销售数量增长还是下降。另一方面是对员工的培养方面,看店长培养了多少个优秀的员工。

  每年有一个销售的预算,只要来客数上升了,这样的预算基本都能完成。来客数是最重要的指标。

  张智强(中国零售自有品牌国际联盟执行董事)问:基层的员工流失率高不高?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

  刘虎答:三枝富博个人魅力比较大。现在也有许多猎头公司打电话挖我们,虽然自己的工资很低,这在行业中算比较低的,但是并不愿意走,因为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吸引着自己。

  对于员工,每周要开3次全体早礼,沟通公司的方针,通过沟通,加强和员工交流,每个月都会召开员工座谈会,了解员工的不满,今年举行了15次沟通会,收到了3000多条员工的不满,80%都已经解决。通过培训,让员工认识到,钱只是暂时的,如果能力提高,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很好发展。

  王卫(安徽乐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问我跟踪伊藤洋华堂5年了,启发也非常大。为什么伊藤超市开得越来越新?一楼整个卖场200多人基于什么考虑?经常把商品换位,是随机的还是策划的?据说蔬菜和水果赚钱,熟食亏钱?

  刘虎答:伊藤每年两次改装。春季改装针对夏季商品进行扩大,改装主要包括货架改变,商品结构变化。

  人员方面,本企业有60%的员工,厂家有40%的员工,在一楼卖场之所以有这么多员工,就是希望给顾客提供新鲜的料理,比较集中的是生产、现场加工的员工。

  锦华店是个社区店,希望在小商圈能让顾客多次到店,早上有早市,卖场的布置是针对老人顾客群,到了中午重新布置,主要针对的是常规化的顾客,到了晚上,下班回家的年轻顾客比较多,再次进行卖场调整。夜市开店迎宾,让下班族也能买到新鲜商品,符合这个时段到店顾客的需求。

  熟食、现场加工部分确实亏损,而且是整个食品部的亏损大户,每年一个店亏损200万元。但仍然坚持做小菜、熟食。现在全部是炸、烤、寿司等国际化食品。

  吴金宏(河南金好来商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生鲜要做好,什么最重要?服务方面,鞠躬、欢迎光临在自己企业非常难,是怎么做到的?

  刘虎答:伊藤的食品三原则:味道、鲜度、价格。所谓的价格便宜,不是真的便宜,而是让顾客感觉便宜。小分量包装,既精致,又让顾客觉得便宜。单纯靠价格,打不过家乐福沃尔玛。

  如何做好服务,我自己也很头疼。每次我的店(锦华店)都被老板批评为“没有待客、没有问候、没有微笑的三无卖场”。对卖场最重要的是,强调服务的重要性,虽然职务上有差别,但对待顾客上,每个人都要把顾客作为第一位的准则。

  每天都会让员工进行练习待客用语,每个员工通道前面有一道黄线,员工走过去时,不管有人没人,一定会站在那儿,鞠个躬,说一声欢迎光临。

  我们三位店长都是1997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在这里服务了15年,最大的体会就是不管是多高的管理层,都是为顾客着想,服务意识非常强。下班以后也换位,自己作为顾客想得到什么样的服务,那么上班的时候就应该想怎么样让顾客得到这样的服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