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向来自兄弟省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地欢迎,祝贺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也祝这一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蒙蒙品香茗。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最近正在调研,如何在江西发展文化和旅游,把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作为江西省的支柱产业来支持、培养。刚才,大家在发言中提及茶文化中的贵族气质,我很赞成,贵族气质如果讲本质的表现,我认为有两个词,叫“知礼”、“识节”。
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茶馆,江西的茶馆曾非常时兴,后来基本丢掉了过去的样式,但我至今依稀记得江西南昌老茶馆里面的茶桌、茶板凳、身着大袍的服务员,那真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大众的茶文化。而像陆羽、苏东坡等文人雅士,他们也能够在茶当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寻找到自己的天赋,甚至寻找到自己的认同,这说明,茶文化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表现。再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馆》,很好的表现了茶馆里的众生相。今天北京老舍茶馆的同志也来了,老舍茶馆因大碗茶而闻名,大碗茶文化实际也有着悠久历史,80年代开始,北京的大碗茶就为茶文化在当代的大众化,铺开了一条非常广阔的道路。这让我想到,喝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普通工农群众,喝大碗茶,痛快的很。另一种是品茗,知己相邀,细品慢啜,参茶悟心。这两种喝茶方式,都生动表现出中国人饮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如果说我们现在走得太快了,能不能通过茶文化让我们慢一点。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太燥了,能不能通过茶文化让我们静一点。通过茶也通过饮茶的方式,将茶文化的内涵传播开,将茶文化的价值观进行一个知礼、识节的传播。我想,我们每一个从事茶文化工作的人,以及茶文化专家,不仅自己品尝到茶文化的醇厚滋味,而且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收获社会效益。
今天在座的陈文华教授,他是江西、中国乃至世界在茶文化方面非常有造诣的一位学者。他今年78岁了,仍然身体力行,到乡村去,到老百姓那里去,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茶农,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开辟新的天地。他研究菊花茶的文化、菊花茶的生产、菊花茶的传播,他只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去。希望大家有空到陈教授现在进行试验的江西婺源县上晓起村去看一看,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以及他对一些问题的做法,被历史也被现实证明,都是正确的。陈教授所做的,就是如何把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的乡土结合,这其中也包括旅游。
当我们谈论中国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话题,应该从茶文化的历史和实质上多动点脑筋,这也是诚邀大家来到江西的初衷。我认为,茶文化更普遍、更广泛的文化传播方向,就是和旅游相结合,和商品相结合。茶文化中蕴含的优雅的饮茶方式,作为一种难得的价值观,也要把它继承过来,并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以茶为媒,将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