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Argos为何中国难落地?


  即使是电商圈也不见得所有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英国Argos。上千页的彩色商品目录,每本成本不会低于几英镑,免费提供给消费者,顾客可以打电话甚至发短信下单。

  在Argos的700家线下门店中,不摆放任何商品货架,顾客需要在自助终端查询当前门店有无想要的商品,然后抄写成纸质订单交收银员,等待几分钟后叫号从后仓中提货,即使当前库存没有也可以先付钱,等待两天再提货。再加上网上商城,Argos“商品目录+实体仓库式连锁店+网上购物”三位一体,大获成功。其每年的销售额达43亿英镑,仅排在Tesco之后。

  但是,英国Argos模式在中国似乎无法生存。

  首先Argos模式更适合已有品牌的线下连锁零售商转变模式。其次,国内激烈的电商竞争,导致无法一年出两次全册的商品目录。一方面是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另一方面是目录册印刷成本太高(和印刷量有关),换算成新用户获取成本可能在100元左右。而且,供应商缺货的发生也会影响目录册的稳定。

  最致命的,在1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除去下单收银的200平方米空间,后仓其实只有800平方米。而按照Argos经营的sku,至少有约2万种(其中甚至有沙发、床这样的大件)。即使按照80/20法则,让80%的商品只备货一件,让20%的商品备货6件,也很难保证大量缺货不发生。

  Argos模式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中间模式或者综合模式。国内一些电商界的人也在试图学习其成功的一面。其中,建立社区自提点的设想是最热的(当然其实社区自提点参照7-11案例更靠谱点)。

  在中国,Argos模式也悄然开始尝试。日日顺是海尔和Argos合作的一家公司,目前主要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宁波也有一家公司正在做类似的尝试, 名字叫购派,目前已经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开了多家分店。另外很多中国母婴类的电商,已经把网上销售+门店销售+目录销售的方式玩得很出色,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类似的模式。

(蒋欣)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