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新理念助推城乡统筹

吉宝飞

  “我们的运行状态是微利的,利润率大概1%-2%。”河北省无极县供销合作社一位超市店面负责人坦率地说,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多连锁超市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利润率低在这里并不能说明经营不善,而是供销合作社公益属性的具体表现。很多地方的供销合作社连锁超市建立之初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追逐利润,而是实现“新网工程”赋予的使命: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城里人的服务。

  假冒食品、“傍名牌”的日化用品、假冒伪劣农资……太多的假冒伪劣充斥着农村消费市场,影响着农民的消费安全。然而单从商业运作角度而言,农村市场目前这样一个“利润贫矿”,又很难吸引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大型商超的目光。

  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或便民店是“新网工程”中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的基础和终端,是供销合作社“超市进村、便农利农”的重点工作,是解决农民消费不经济、不安全、不方便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更是供销合作社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新网工程”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努力提升农村市场层次,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为农业生产系上了一条“安全带”,为农村消费搭建了一座“方便桥”,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一条“快通道”。6年来,“新网工程”建设逐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引导农民走农业现代化之路;通过安全的消费,引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为农业生产系上“安全带” 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山东省青岛市供销合作社2012年通过直营、加盟等形式新发展农资经营网点100处,全系统农资网络总数累计达到2410处。这是6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的缩影: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龙头公司为依托,以乡镇农资超市为骨干,以村农资经营店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以连锁配送为经营方式,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农村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构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是“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工程,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资公司为龙头,加强系统内农资资源的兼并重组和对社会农资供应资源的优化整合,发展农资集团,实行连锁配送和零距离服务,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资市场无序竞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混乱局面,真正为农民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生产资料。同时,供销合作社系统利用农资产品销售网络开展测土配方、科学生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助推了农业现代化,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出一条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的新模式。

  典型案例

  山西省供销合作社——

  作为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主力军——山西省农资公司在全省各市县区设立了55个农资配送中心,建立了130个直营店,组建了1078个农资连锁店、代理店,聘用了2600名农资代理员,网络遍布全省城乡,网点辐射三晋大地,一个功能齐全、流转顺畅、配送科学、服务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现已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53个,全省农资销售网络年销售额44.2亿元,销售化肥237万吨,占全省农资供应总量的51%以上,发挥了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山西农资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供销合作社——

  农化服务是一种增值服务手段,是新形势下农资营销理念的创新。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了农化服务中心,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全省建立了5个大型土壤检测化验室、8个配肥服务站和17个土样处理站,购置了先进的土壤、农化检测设备,指导连锁网点开展农化服务。目前公司已累计检测土样30万个、测土面积3000万亩,建立实验示范田50万亩,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土壤档案,为农户年均节本增效1.2亿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化服务的深入开展还为公司今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了通道。

  公司积极开展自主新技术试验,通过科技下乡、村屯授课、集中培训等方式,为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疑难问题,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水平。几年来公司累计开展田间巡诊1500余次,组织农化培训1000多场次,免费为农民提供电话咨询1万多人次,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00万份。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湖北农资”为统一连锁品牌,在对现有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络进行整合、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店,现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渠道稳定、高效运转的新型农资连锁网络体系,为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公司发展“湖北农资”连锁店达到2282家,通过“湖北农资”连锁配送网络销售的农资商品约占全省农资商品零售额的60%左右,化肥供应量占全省化肥销售量的70%左右。


 

  为农村消费搭建一座“方便桥”  建立现代农村流通新秩序

  “过去无人问津的一些商品现在在偏远的乡村也逐渐热卖起来。同时,很多小超市还经营农资、日杂、饲料,开展加工修理、农副产品收购、收缴话费、药品销售、村民信息查询等服务,老百姓已经离不开家门口的小超市。”这是陕西勉县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后,当前老百姓生活的写照。

  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扩展坚持连锁经营方式,利用完整高效的配送体系,延伸终端,深入基层,对经营网点进行超市化改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升级消费结构,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多元化,融入社区公益性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多项功能,打造全新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店建设超市化有效破解了农民消费不经济、不安全、不方便的难题,逐步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全新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农村整洁的新风貌。

  典型案例

  陕西勉县供销合作社——

  勉县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以来,制定了《勉县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5年内,在全县改造和新建了日用消费品连锁店305个,建成了4000平方米配送中心1个,改造4200平方米中心店1个。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连锁网络延伸到毗邻县域,建成加盟店60个,形成了汉中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最大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体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勉县供销合作社将改造现有基层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工业品门店、村级综合服务站等原有网点作为网络体系的主体,对基础条件较好,愿意加盟连锁网络的社会个体商店按照新建标准进行改造。勉县新世纪商城对加盟连锁店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超市标准、统一制作门头,统一免费发放超市货架、散装食品柜、打价枪。截止到目前,勉县新世纪商城日用品连锁店在勉县的乡镇覆盖率已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2%,在全县建立了让农民安全消费、放心消费的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体系。

  发展连锁店的关键是商品配送,在实际经营中,勉县商城实行电话订单、统一配送,不断扩大商品配送比率,大宗商品由总部筛选供货商,统一签订供货协议,委托厂方直接送货到连锁店。为了确保商品质量,按照加盟合同,勉县商城对每一个加盟店收取500元的加盟保证金,以约束其守法经营,定期将国家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传达给各店,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诚信经营,文明服务。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省农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供销合作社连锁销售网络,创新经营业态,改造流通设施,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流通市场秩序的规范。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规范化的连锁经营方式引入农村市场,营造了方便、安全、实惠、文明的消费环境,对净化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证农民买到放心的农资商品和日用消费品发挥了重要作用。“苏果”、“苏农”、“常客隆”、“百惠”、“福星”等连锁便民超市已成为当地城乡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截至目前,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药品、烟花爆竹连锁店35353家。 

  

  青岛供销合作社——

  2012年,山东青岛市供销合作系统开展的“新网工程”加快构建了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已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11.2%。依托城市大型商贸企业带动,青岛市供销合作社以“三条主线”加快日用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9处大型购物中心和50家小型便利店服务“省内地市级”,137处日用品经营点服务“市内县市级”,以区市零售企业为龙头推进“县内村级”日用品经营网络建设。目前青岛市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累计达到1028处。

  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加快构建日用品流通服务网络的同时,通过联合合作,建立了包括幼儿园、理发店、卫生所在内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不胜枚举。这也是近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所交的答卷。


 

  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一条“快通道” 

  培育农村市场新体系

  助农增收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新网工程”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工业品下乡的问题,而且也成为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重要途径。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副产品经营网络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创农产品品牌、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发展农产品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等多种途径,建立起较为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协助各地政府推进“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努力实现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就业,保障了农民收入,平抑了农副产品价格,在“抗通胀、保民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型案例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从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兴办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和经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带动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建农产品批发市场70个,年交易总额超170亿元,交易规模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强。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发展。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茶叶、棉花、蚕桑、瓜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2010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5家,带动农户78万户,为农民增加收入56亿元以上,已成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

  贵阳开元生物资源开发公司是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开发,其以加工配送质量从优的农副产品为突破口,突出企业的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产业,通过改扩建,建成贵州一流的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年加工配送农副产品1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贵州省供销合作社助农增收的窗口。通过公司带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在4县1市1区,建农副产品种植基地18个、种植面积6.5万亩,带动农户1.3万户,每年每户增收4615元,社会效益明显。

 


  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 让信息化进村入户

  回顾“新网工程”6年建设,创新经营业态和流通方式始终贯穿整个发展历程。多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改造、建设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推进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组织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搞活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对推动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开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由于供销合作社系统有着健全的网络,特别是农村基层网点众多,为发展电子商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自1997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农副产品信息中心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截至2010年底,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几乎都成立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农副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及技术成果信息等,提高信息利用率,服务于社会。截至2010年底,各级供销合作社共联结农户772.11万户,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1370.53万人次,帮助农民实现收入407.63亿元。

  典型案例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

  2009年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依托行业资源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创办了全国首家“网上供销社”。湖南省“网上供销社”集合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政务、农村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及农业、农村社会综合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全方位为政府、涉农企业、农民提供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开店、在线支付以及供求、价格等信息发布、查询和远程医疗挂号、网上购票等便民服务。通过不断摸索,湖南省“网上供销社”,创建了“实体+网络”的运作模式,构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实体加盟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已提供综合信息200余万条、特色农产品达到4500多种、工业品1500余种,2010年实现销售总额达到1.45亿元。

  湖南省“网上供销社”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采取加盟连锁的形式,选择乡镇、村现有的商超网点,建立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服务站点。目前,已在娄底、衡阳建立乡镇加盟店113家,并与中共湖南省委远教办合作,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教站点和“网上供销社”平台资源,在娄底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点15个(试点)。第二,让信息化进村入户。通过“分散订单、集中采购”和团购、供需见面会、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帮助加盟店、点进行网络采购,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网络销售。2011年3月,网上供销社平台“供销团”帮助平江县广润土鸡养殖合作社推广土鸡蛋,一个星期就卖出11000多个。2011年,公司将重点帮助500家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在“网上供销社”平台免费开店,力争培养100家网络交易过千万的新型农产品企业。


  为生活构建“绿色空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城市回收体系试点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供销合作社系统抓住回收网点建设、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环节,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核心、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再生资源网络建设呈现科技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趋势,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回收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典型案例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

  天津市津南区物资回收公司主要建设分拣中心和物资回收经营网络,拥有覆盖全区各村镇和社区的经营网点98个,初步形成了以回收、分拣、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其分拣加工中心从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共计投资1600万元,新建罩棚4320平方米、仓库1310平方米、硬化地面13400平方米、垫土方15100立方米、办公楼及培训中心1500平方米、配套房及附属设施588平方米,购置分拣加工设备废纸打包机一台、叉车一部、上纸机一部、抱夹机一部、废不锈钢打包机两台、废塑料加工机一台。作为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项目之一,分拣中心逐步形成“五区一中心”的总体布局(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生活服务区、综合办公区及培训中心),经营范围为废不锈钢铁、废钢类、废有色金属类、废塑料类、废纸类和废橡胶类等废旧物资的收购、分拣、加工和交易。截至2011年3月,分拣中心共计加工销售各类废旧物资3.8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津南区社通过深入社区物业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推进物资回收公司网络建设的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公司安置社区回收亭30个,改造提升回收站点26个,投入资金近100万元,网点覆盖率达到70%,形成了高效、便利、洁净的社区回收网络,并实现了与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的有效对接。      

  

  福建省仙游县供销合作社——

  2010年,福建省仙游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交易量4.35万吨、交易额8653万元、利润129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8.7倍、7.6倍和6倍,实现创税1656万元。仙游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其健全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仙游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回收利用基地+回收分拣中心+回收站(点)”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采取新建、改造和合作加盟方式,建立回收站6个、回收点139个。在城区每一个社区设立一回收点,农村地区的回收网络建设以乡镇供销合作社所在地设立一个回收站,以村为单位每1500-2000户村民设立一个回收点,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旧物资由公司定期派遣回收车辆上门回收。在赖店镇留仙村和枫亭镇梅岭村,公司租地建社占地50亩的综合加工处理中心和占地20亩的废金属分拣加工中心,用于对回收物资进行分类、分拣、整理、加工及打包后供应市场。同时,公司还走出仙游,在漳州、龙岩、晋江、莆田、三明等地以及江西、广东、浙江等省设立收购点,不断扩大收购量,做大回收业务。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回收体系,建立了县城社区、乡镇、村三级回收网点以及省内、省外二个回收市场,培育了生活性和生产性两方面再生资源回收业务,使再生资源经营方式转变有了网络保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