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对于城镇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的把握和满足,将是各家农金机构业务拓展及创新的重点。
“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规划几条路、规划几个车站,而是需要一系列的从人文到科技、到环境、到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飞跃,同时能够使进城的农民工都能享有和城里人同样的公共服务。”自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建设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要求之后,有金融专家针对“新城镇化”给出了上述解读。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表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涉及到户籍、土地、财政、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体制、政策和利益调整,需要统筹推进。基于此推断,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必将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新城镇化究竟会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未来‘三农’的形态和内容将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格局,产业升级必将引发金融服务升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对于城镇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的把握和满足,将是各家农金机构业务拓展及创新的重点。” 有业内人士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促进就业是根本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城市农民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是推进城镇居民市民化的首要问题,也是保障农民工在城镇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位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认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先就要解决就业问题。而不少地区农信社紧密结合本地区特色产业,灵活运用扶持政策、资金,对促进农民工就业进行了积极探索。
广东省雷州市是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有14.4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12年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总数达41689人。
“为了帮助农民工在本地城镇立足,促进城镇化建设,我们积极从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带动农民工就业入手,用三驾马车拉动农民工增收致富。”雷州市农信社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上述人员提到的“三驾马车”是指该市农信社为缓解农民工就业问题,着力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建立长效信贷机制,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需求;支持城镇基础设施,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张,帮助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
“在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解决好就业问题,使城镇新居民的收入得到保障,长期的收入保障将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金专家分析说。
社会保障是关键
完善城镇新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要实现城镇新农保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全覆盖。
“在社会保障方面,农金机构应主动对接政府部门,积极争取新农保及新农合的代理权,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发代缴工作,并大力做好新农合工作,组织城镇新居民积极参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部某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10月12日,在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江西省新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荣获了“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做好参保人员账户开立、存折打印,按月及时代发养老保险、补助到账工作,新建县联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聘请了专业的服务培训公司对一线员工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在辖内每个网点都建立“新农保”服务绿色通道,为“新农保”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不仅仅是新农保,在新农合方面,新建县联社也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城镇居民的认可。新建县联社的“新农合”系统将农医局的农医系统、定点医院的医保系统全部实行联网,把新农合信息与银行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对接,形成医疗费用审核、补偿、兑现工作一体化的参合农户看病报销系统。
“该系统的推出,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参合农户,他们看病报销将由一张百福新农合卡轻松解决,不必再为报销医疗费而奔波,直接持卡看病,出院即可报销,还可用卡存取现金、转账消费等。”江西省新建县联社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系统推进 把握机遇
除了上述带动就业、助力社会保障以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对推进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
倘若要达成“高质量”,就需要对于一个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做到位,金融机构尤其要注意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格局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是伴随始终的。这包括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的完善、住宅及商业中心建设以及相应的第二产业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等,农金机构在上述推进过程中,既可以结合当地特点,适时地参与信贷服务支持,同时针对广大的个体消费者,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一方面,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在城镇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不完备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也妨碍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必然会进一步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发展,使相关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这些产业将会因其具有良好的盈利性而备受关注,农金机构可大力扶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在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减少自给消费,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 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汽车、旅游及教育等都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同时也将为农金机构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找到新的市场拓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