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广告的投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最突出的问题是,广告很多时候被看成是一种秀。秀一秀企业的风采、理念,说一说企业口号和理想等等。好像谁喊得响,谁的品牌就容易被记住或形成购买力。这是广告的普遍深渊。
广告是一种高昂的商品,广告是按时间收费的,而且部分广告载体的收费贵得惊人。且不说央视广告价格的蹿升,即使一些框框格格也不便宜。最近流行的城市户外大屏幕广告发展迅猛,凤凰传媒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当然它的价格也是相当有分量。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广告对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提升,但是对投放广告的企业来说,这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的开支。所以,广告秀不得。
在一场客户服务管理师大赛当中,各种精彩的词语频频被喊出,昭示着对服务管理的深刻认识。而参赛选手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名字秀出来,花样不少。这种宣传自己的出发点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是比赛。问题是,参赛者对服务管理本身的理解并不见得有多深。这也同样是企业在投放广告时会出现的问题。广告投放除了需要精准的定位之外,更要能够和消费者友好“沟通”。
广告的本质不是一种秀,甚至不应该有“秀”的成分,而是实实在在地和实际相衔接。即使采用媒体的艺术手法,它也必须是紧贴事实、营造客观场景及心理真实诉求。尤其是在今天各大品牌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利用了夸张的手法,宣传自己的公司却忽视了客观的要求。有的大品牌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其广告宣扬的几乎截然相反,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钱花在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上和员工培养上。广告的诉求需要真实而贴切,并不是随便秀一秀就让人知道就完成任务了。尤其是在今天广告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广告更应该慎重、更应该发展自己。创维电视的广告系列投放首先定位在3D彩电的产品主义上,然后利用了功能性创新方面的积极诉求,使得创维重新规整到彩电的定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业绩。而与此相反的是:原来的彩电大王TCL却与彩电的伟岸身影越走越远、越来越模糊。这又是广告秀的另一个问题所在,这个问题在于综合性品牌的广告产品太多、广告也太多,造成了人们对这家公司的整体印象飘忽起来。
在传媒越来越密集、广告越来越泛滥的今天,定位理论同样非常适用于广告宣传,当然也适用于品牌管理。既然消费者已经和广告、品牌三者之间越来越紧密,那就等于是需要越来越“现实”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广告就是精神的高调、企业的理想、消费者的红旗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