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记者在河北唐山举行的“ART金古月·典藏万里行”首展活动现场,见到了金古月公司的掌门人胡智学先生。面对记者提问,他声情并茂地畅谈了“绿之恋”事业的方方面面。
记者:金古月提出“绿之恋”的概念始于何时?是何原因使您意识到这是一个产业的需要?
胡智学:金古月是在2007年提出“绿之恋”这个概念,2009年时正式开始建设。我们认为“绿之恋”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因为目前国家主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然后进商超便利卖场,并鼓励开加盟连锁店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出发点非常好,但未真正解决产品无缝对接的问题。其实国内大部分产品的利润集中在流通销售环节,像在原产地价格低廉优质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时往往价格翻了几番。我们打造金古月“绿之恋”,就是想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无缝对接平台,然后让大家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订单农业的形式,形成产地与市民间能够互动的机制,真正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绿色、安全问题。金古月打造“绿之恋”这个模式,意图是要真正量化生产流程、量化供应量、量化成本,以订单模式保证农民和终端消费者同时获益,打造让人们身心健康的无缝对接平台。
记者:绿之恋的“云平台”和“物联网”这两块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打通优质产品与优质消费者之间的渠道?
胡智学:“物联网”是一个高科技的概念,融合了诸多方面,它以多种高科技手段如卫星系统、定位系统等实现对原料、物料的无缝跟踪,量化它的订单,有效避免了中间不必要的浪费。通过“物联网”在我们整个农业、旅游业中的应用,让人们直观看到相关针对地的产品并核算其成本。“云平台”则是指“绿之恋”要云集八方最好的农产品,通过物联网的技术和绿之恋的平台,集合衣食住行各环节中所涉及的最优秀的产品,服务于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一生中的多种需求。
记者:“绿之恋”对加入这个平台系统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能起到哪些切实的促进作用?而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建设绿色中国的理念,又对此模式有何指导意义?
胡智学:举实例说来,金古月“绿之恋”曾通过在2012年与武夷山政府及企业界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斗茶赛,把许多优秀资源以及认同我们理念的消费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不但有效提升了武夷山旅游、特产、茶叶等各种资源的影响力,也让大家通过养心游学的方式,真正得到一种物有所值的消费感受。而建设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概念,既是中国社会的需求,也是世界全球化趋势的结果。我们金古月因茶而缘、因茶而立,始终致力于把这种世界公认的健康和谐饮品,从原产地出发普及人类,将民族的财富与世界共享。在此前提下,茶产业的绿色潜能非常大,基于它而提出的绿色中国概念,实际上是推行一个绿色的生活习惯。只有我们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以后,才能真正产生一个绿色中国的环境和基础,而我们就会以更好的心态认知社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回报社会,从而真正实现一个绿色、文明、生态的现代中国。
记者:未来“绿之恋”乃至整个金古月的大方向是什么?主要的业务内容是什么?
胡智学:金古月的大方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人群的生活更健康,这包括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理想的纽带就是茶文化,因为它雅俗共赏、包容性强,自古以来就是各阶层人民养身修心、陶冶性情的理想方式。而优质的茶叶产品,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财富。金古月的未来内容主要是以推行茶文化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订单模式打造我们北方消费者的度假目的地、粮食基地和茶叶基地,通过我们对祖国南北各地优质资源的整合,实现全方位联合和一站式配送,通过精简流通环节,让终端消费者能最方便地享受优惠、感受愉悦。
记者:“绿之恋”这样一个跨界营销的理念,未来会不会在推动整个中国农产品的进步方面,提供一个实际可操作的样板?有没有逐步推进的阶段目标?
胡智学:金古月“绿之恋”这个项目已经被社会公认,因为它是中国现代大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是一件必须要做也一定能做好的事情。金古月设立的目标,是通过未来10年打造10万个现代农业基地,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项目打造成为有效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平台。我们的阶段目标一是在3年内整合300家来自全国的优质资源商,服务于环渤海地区的整个京津冀生活圈;二是用10年时间实现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伙伴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订单农业、绿色加盟店的无缝对接;三是先从2013到2015年,把全国乃至世界最一流的产品,引入到金古月这个平台,提供环京津冀经济圈的服务,再到未来5年,将其扩大到为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服务。最终通过该强势地区的带动,为其他省份、地区提供良好的就业和消费环境,形成一个以生态旅游、订单农业、订单畜牧业、订单果蔬业为核心的立体产业链,集全社会资源之优势,打造一个未来空间无限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和科学产业。
(本报记者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