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还在艳羡淘宝在2012年“双11”期间所创造的销售神话时,光大银行却洞察到“淘宝族”背后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不失为思维方式的一次革新,这一大胆试验不禁令人惊呼,存款也能当作商品进行“买卖”。
“点开支付宝首页页面,找到‘理财’按键,注册开通,之后就可以存款了。”光大银行网上营业厅客服如是介绍其最新产品“定存宝”的购买方式。
前不久,光大银行借助淘宝网这一强大的电商平台推出“定存宝”业务,即与支付宝合作开辟网络定期存款业务,存款底金为50元,期限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六种选择可供消费者购买,利率也根据期限区别对待,支付宝用户可将款项按照固定时限存入该行在支付宝的理财账户,到期后实现获益。
在活动进行初期,该行一度在支付宝的“聚划算”中进行返利促销,1000个积分抵扣10元现金,同时,“定存宝”的利率略高于该行的物理网点利率,此举对于消费者而言,颇具吸引力。
通过与电商合作,光大银行试图打开一种网络营销新渠道。然而,这一创新举措却遭到业界诸多质疑。这些质疑的焦点在于“光大银行的做法是否已经触碰到‘禁止利用高息或者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监管红线”。
面对以上争论,光大银行和淘宝方面有关人士表示,“定存宝”产品的返利是促销活动期间(此项活动目前已经结束),淘宝和支付宝利用自己的资源对买家的回馈,并非来自光大银行,因此该产品不能算是高息揽储。
“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看。”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作为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存款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在实体银行网点里,还是通过网上虚拟的通道,只要它能够形成存款,按照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尝试,就无法进步。如果一味怕“踩红线”而失去创新精神,只会永远困守原地,何谈发展。
“光大银行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节省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客户、支付宝三者利益最大化,实属一项创新之举,这种前瞻意识值得同业深思。”业内人士分析道。
目前,“定存宝”在淘宝的交易量已经超过5.3万份,短期内为光大银行吸收到一笔相当可观的存款额。
如此骄人的业绩离不开淘宝庞大的消费群体。当众人还在艳羡淘宝在2012年“双11”期间所创造的销售神话时,光大银行却洞察到“淘宝族”背后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不失为思维方式的一次革新,这一大胆试验不禁令人惊呼,存款也能当作商品进行“买卖”。
毋庸置疑,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关系的日益密切,依托于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创新,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主旋律。在此情境之下,“定存宝”的出现就显得合情合理。
“网上的业务成本低,可以提供更高的利率给客户,而网点的支出费用较高,提供的利率就比较低,可以把这个理解为让利客户。因为成本的变化而改变利率,这其实不应是监管的重点。”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魏建指出。
“金融创新”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需要谨慎斟酌,但更需要大胆创新的劲头,当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出现时,请先为金融创新精神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