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应将建设企业文化与自己的经营现状及目标紧密联系,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流于表面及形式,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宣传作用。
如今,农村金融机构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每家行社都有一套专门构建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乃至措施条款。然而,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
“一些基层信用社将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装、制作宣传标语、实行晨会制度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却忘记了这些细节蕴含的文化内涵。”浙江某农合行工作人员认为建设企业文化首先是让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领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刻板地遵守规章制度。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将建设企业文化与自己的经营现状及目标紧密联系,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流于表面及形式,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宣传作用。
寻求制度合理性
“企业文化需要制度硬性的支撑。”山东省某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这样看待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度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制度的制定不能照搬其他行社的经验,“任何制度在改革、完善、实施之前,都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使其结合实际,便于员工掌握和操作,更好地与员工的需求相吻合,这样会容易被广泛接受和内化成认同感。”
“我们联社并不放松企业文化建设,也从改善员工福利等方面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团队的凝聚力仍然稍嫌松散,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不够。”上述工作人员解释说。
如果说改善员工福利是从物质上激励员工,那么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更需要从精神上向员工传递正面激励信息,这也是农信社办内刊、实行晨会制度的原因。
其实,这些手段都是有效的,只是要避免流于形式。“基层网点在开晨会时容易重形式走过场,针对这一情况,就应该灵活转变,例如同事之间互相鼓励、以谈感想代替喊口号等。”上述工作人员建议。
充分利用文化载体
企业文化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制度、晨会、内刊、行服、银行标牌、文体活动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载体推广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2年10月22日,安徽广德农村合作银行首届企业文化节开幕。该次企业文化节以“合规·创新·超越”为主题,历时一星期,期间开展了包括合规文化演讲比赛、合规文化知识竞赛、知识解读、业务知识培训、岗位资格考试、拔河比赛和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项目。
以文化节为载体,广德农合行不仅宣扬了合规文化、鼓励了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农合行发现人才提供了机会。“我们希望每位员工都能从文化节的开展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经验,为农合行今后开展相关的活动项目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徐升认为只有不断发掘人才才能提高企业文化的延续性。
服务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员工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业务素质都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
2012年,河南省南召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合规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加强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提高员工的认识、引领员工的行为,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理念贯穿在服务行为中,有效提升了该联社的品牌形象。
“我联社高度重视服务典型对优质服务的影响,树立服务标兵,既对内增强了员工的形象意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时也对外彰显了企业的形象。”该联社工作人员认为,服务典型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的最佳体现。
文化建设也需宣传
宣传企业文化可以建构起金融机构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和客户之间接纳与认同的桥梁,从而为金融机构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所以金融机构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也需结合银行形象、产品特点等采取一些适合的宣传手段,进行正面的宣传,以达到传播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宣传效果。
2012年,浙江永康农村合作银行在当地电视台全程转播 “合行之春”文艺晚会,并让电视台记者同步采访市民观看感受,宣传了有农合行特色的“家”文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行在招聘时就特别注重招聘一些具有文艺特长的员工,专门组建了专业的演出队伍,利用下班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完全自编自导自演,将我行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产品等内容,以小品和音乐剧的形式寓于表演中。”永康农合行办公室员工谢永敏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这个专业演出队伍在全市4个乡镇(社区)开展了‘永合进万家’送文艺下乡巡演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乡镇(社区)居民既了解了金融服务和产品知识,同时也对永康农合行的企业文化形象有了充分的了解。
另外,该行还在永康市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大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企业家,宣传农信60周年的图片展,以及循环播放支持小微企业专题的宣传片,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提升了“浙江农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