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研究中心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编制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新鲜出炉。
网购大军超英美
截至去年6月底,内地网购大军数量高达2.10亿,占全国人口约15.6%。专家估计,去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可望突破1万亿元,其中在2012年第三季,交易规模同比飙升42.3%。
与外国人相比,内地的网购热情犹有过之。罗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网购次数是欧洲消费者的4倍,是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2倍左右;而在内地经验丰富的“资深网上买家”,比例更高达86%居首。
综观内地整个零售市场,近年网络消费的地位愈来愈高,由2011年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至2013年可望攀升至6%。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表示:“网销占零售市场比例始终不高,不会对实体销售企业带来爆炸性影响。更多可能是企业利用网店,作为清货或奢侈品宣传品牌的新途径。”
实体店行规入侵
然而,商家对网上零售埋伏的隐忧,亦不能掉以轻心。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林诗慧提醒,目前网购世界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网上不时有假货、次货情况,缺乏有效机制确保网上零售的信誉。还有恶性价格战,好像去年京东、苏宁等几大电器商大打价格战,但有报道指可能涉促销手段。而线上(网店)与线下(门店)的产品定价,亦需要融合迁就。”
面对网销“危机”与“商机”并存,报告引述学者专家指,网店商家应遵循相关法规制度,并将焦点放在建立网上零售信誉、提高物流效率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定位升级 流通业新机遇
另外,中央将流通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内的一切贸易环节)定位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向欣曾撰文指,城镇化将为流通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加上去年国家发布《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两份重量级文件,成为国内商贸产业的发展蓝图,有助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香经)
附:十大热点原文
一、中央政府赋予流通业重要战略定位,一系列产业导向及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二、国内市场总体保持旺销态势,消费扩大的基础条件继续改善;
三、网络购物延续火爆走势,经营习惯需要反思和规范;
四、涉及流通业的两项税收改革政策出台,将助推行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五、大型零售企业加快自营模式探索,发展商业自有品牌将成为切入点之一;
六、中小型商贸流通主体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政府多样化的扶持措施渐成体系;
七、内外资零售商在华竞争呈现新格局,重视单店绩效的时代到来;
八、农产品流通“提效降本”多有突破,“短链”流通模式成效初显;
九、批发市场进入转型期,整合升级呈现一系列特点;
十、商业地产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并存,物业房租持续猛涨成为商业企业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