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品牌问世后的可观效益,带来了众多品牌的竞相效仿,芹菜品牌成为山东青岛种植业品牌中最独特的一景……
走马春节期间青岛的“菜篮子”市场,无论在大型超市的芹菜专柜,还是农贸市场的摊点上,人们都会发现,新的芹菜品牌正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马家沟芹菜的横空出世,让青岛上演了品牌蔬菜的精彩故事。但今年新春的景象表明,高端品牌农业已不再是马家沟芹菜的“独角戏”了,“金口玉芽”、“金家口”、“金口翠”等芹菜品牌正竞相涌现。
马家沟芹菜:剑指“国字号”,“大家闺秀”成色显现
1公斤精品装“马家沟”芹菜108元一盒,2公斤普通装98元一盒……去年一入冬,马家沟芹菜就亮出开市价,并连续7年保持价格坚挺。1月29日,青岛琴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伦庆东来到北京一大型超市,与合作伙伴签订了购销马芹和贡品芹叶茶协议……一连串品牌化高端化的产业运作中,“马芹”似乎显出几分“大家闺秀”的成色。
“马家沟芹菜已从小小的农家菜,成长为‘国字号’的名贵菜,”平度市李园街道农业中心主任曲香远分析,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的马家沟芹菜,已连续获得全国四个“第一”,即全国第一个叶类蔬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一个拍卖农产品区域专营代理权、第一个芹菜博物馆和第一个芹菜太空育种。
从注册商标到成为全国驰名商标,马家沟芹菜仅用了7年,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发展“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品牌效应和价值魅力,在小小马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名牌化运作,自2005年以来,这个农业大市已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注重农产品营养的提升、美感的营造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断地创新,”曲香远如是诠释马芹“高端特色品牌”的内涵。
金口芹菜:出身“老字号”,靠农业合作社复出
1月30日,即墨市金口镇海堤村的青岛农合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大院里,杭州客户按20元/斤的价格一下子订购了2000多斤“金口翠”牌精细芹菜,“以前哪是这种景啊!”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宫崇海感慨地介绍,两三年前,这里芹菜收购价还是几毛钱一斤……“有了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老贡品芹菜重见天日了!”
说起这金口芹菜,并非等闲之物。“海堤村种芹菜已有300多年历史,”宫崇海介绍,海河交汇的特殊地质、水质,使这里产出的实心芹菜以香气浓郁、口感清脆、青玉品质而蜚声久远。但历史翻过百年后,这“老字号“芹菜却玩不转了,“2009年以前,村里菜农靠地头、周边集市来销售,外面来的收购商把价格压得极低,1斤芹菜一般能卖3到5毛钱,”宫崇海说,丰产时芹菜卖不出去,有的菜农干脆把它倒进沟里扔掉了。 一个有辉煌历史的“老字号”农产品何以沦落如斯?金口菜农面对的是一个不小的问号。但他们看出了门道,症结在于菜农“单打独斗”,没有统一销售网络,形不成产业优势。为此,该村开始“抱团”拓市场了。 2009年,海堤村成立了青岛农合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口翠”商标,建起芹菜加工车间。
金口芹菜原产地的这家合作社,已吸引卢家庄等村共300余户菜农加入,种植芹菜300多亩,还带动周边成立了金家口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合作社。短短几年间,“金口玉芽”、“金家口”、“金口翠”等芹菜品牌竞相涌现。重出江湖的这一 “老字号”品牌,目前种植面积已逾2000亩,为农民年增收6000多万元。
品牌之战VS品质至上
审视青岛地区芹菜产业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岛城“品牌芹菜”一个凸显的特征:品质与特色,每一个芹菜品牌崛起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一要素的支撑。
试想,马家沟芹菜如果不是挖掘出“清香嫩脆”的识别性品牌特征,它能被市场所认可吗?金口芹菜如果不具备“纤维少、青玉品质”等地域性特色,消费者会买账吗?农业品牌不是凭空创造,其作用往往是化资源优势为产品、品牌、产业优势的“点金棒”,而作为品牌芹菜的马芹也好,金口芹菜也好,再怎么发展都不能忘记立身之本!
随着岛城芹菜进入品牌多元时代,究竟会给芹菜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景象?是“品牌之战”的硝烟,还是进一步提升的境界?这确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