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城镇化建设应着眼于质量

□ 本报记者 张新若 图/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生产的直接补贴、放开粮食市场、实行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制度、加强了农村的基础及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然而,目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大量的农民进入城镇之后,生活习惯、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农产品的结构、数量、质量都有了变化。今后的10-20年,将会有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于提升农业水平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装备,增加产能。第二,依靠科技。单纯依靠资源的投入,已经没有多大的余地。第三,坚持自主创新。要从这几者的改革发展中寻求农业新的发展出路。 

  在城镇化背景下建立现代化农业,会面临大量的资源流失。因而,发展新型城镇化就强调集约利用土地,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不仅对农业造成很大损害,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此外,农民的大量入城会造成很严峻的就业问题。这就必须依靠企业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应当有更完善的政策鼓励城镇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端正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目的。以让更多人过更好的生活为基础,关键在于解决好民生问题,特别是有关农民的问题。其次,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经验,制定出过渡性的政策,以此逐步推进这项工作。最后,应不放松新农村建设。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做到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从而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质量,以实现小康社会为最终发展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