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果蔬脱水:新技术 大变革
——供销合作社里的科技创新系列报道之一
□ 本报记者 张 成

  编者按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科技来推动农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精髓,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何实现科技惠农、科技支农是各个涉农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经济组织,在服务“三农”的同时更要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把先进适用新技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和到位率,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本报特推出供销合作社里的科技创新报道,以飨读者!

  记者日前了解到,经过几年技术攻关,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浙江慈溪市供销合作社所属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实施的“果蔬食品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将解决果蔬烘干过程中耗能大、脱水冷冻后果蔬营养大为下降等一直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这也标志着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林特产领域的科技成果水平站在了同行业的前端,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那么,新技术为行业带来了哪些变革?在服务农民方面有何贡献?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采访。

  变革:破解大能耗低营养难题

  参与此项研究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副院长、副书记孙晓明介绍说,果蔬具有高水分、热敏性和易降解变性3个特点。其中,高水分特点会导致果蔬干燥的能耗大、干燥时间长、成本高;热敏性特点会导致果蔬热干燥时脱水产品综合品质变劣加剧;易降解变性特点会导致果蔬脱水品贮藏期品质下降严重。该技术比传统果蔬干燥方式节能35%—50%,干燥时间缩短30%—55%,综合品质保存率提高10%以上;经过该技术处理的果蔬基本保持了原水果的品质和风味。

  作为这项科技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金才说,该项技术在果蔬常规热干燥品质提升技术、果蔬高效节能保质干燥技术、果蔬干制品保质贮藏技术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它改变了果蔬干燥的能耗大、干燥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改变了果蔬热干燥时脱水产品综合品质变劣的问题;改变了果蔬脱水品贮藏期品质下降严重的问题,总体上促进了我国果蔬高品质干燥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国果蔬产量已达8.8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56%,果蔬干制业已有年销售额达200亿元的产业规模,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加工品之一,并形成了食品工业配料、调味品和新鲜果蔬替代品3个国内大市场。但是果蔬干燥技术存在的高能耗、高成本、干燥时间长、品质不高、附加值低等难题制约着我国果蔬产业的发展。而且由于综合品质差导致果蔬主流干制品出口创汇量大利薄。

  贡献: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 

  孙晓明说,果蔬种植的效益是粮食种植的3—4倍,以前由于果蔬有易腐烂损失、加工品质普遍较差、附加值低等特点,导致果蔬产业风险较大,腐烂变质的水果不但使农民蒙受损失,而且还会污染环境。采用果蔬干燥技术后,不但果蔬的保质期明显延长,而且营养和口感也有保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也不污染环境。

  “该获奖成果开发的新型果蔬脱水加工高品质调控系列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孙金才介绍,果蔬干燥技术的应用多为我国出口果蔬脱水品加工最集中的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区域。海通集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将实验、实用、产出有效结合起来,将技术运用于实践,用产出来衡量实践。果蔬品质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市场扩大了,从而加大了农产品收购,确保了农民订单的利益,使得农民增收,也避免了风险。

  孙金才说,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更是造福了一方农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解决了农民的增产不增收问题。目前,国内跟这项技术进行配套种植的果蔬基地面积有近20万亩,近3年新增销售额或产值36.77亿元,新增利税6.22亿元;近5年新增销售额或产值50.28亿元,新增利税8.39亿元,其中7个企业生产的高品质果蔬脱水加工品外销,累计创汇3.25亿美元。既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又使近2万农民增收,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本领域的高级研究人才与龙头企业实践性技术人才。很明显,这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目前这一科技成果通过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公司等10家企业实际应用,建立了72条新型高品质果蔬食品干燥生产线,并实现大规模产品生产和国内外销售,出口总量约占我国出口果蔬脱水品总量的10%,其中真空油炸果蔬脆片、休闲高档冻干果蔬脆片、冻干蔬菜类汤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约占60%,累计生产四大类果蔬高品质脱水新型产品近10万吨,新增利税6.22亿元。

  为将这项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孙晓明告诉记者,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在承担的联合国商品公共基金项目(CFC)中为成员国推广和应用果蔬真空油炸脱水品质调控新技术提供示范生产线,将生产果蔬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引导、培训,规范农民的果蔬种植,建立一整套的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利益分享的机制。通过对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第三世界和非洲不发达国家的培训和技术输出,将整套技术和机制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也标志着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果蔬低温真空油浴脱水工艺(VODT)技术走在国际前列,带动科技为农服务的合作模式得到国际认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