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劳动力瓶颈与机械化突围
——2013春茶生产背后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刘 旸

  3月18日,湖南岳阳君山岛茶园春茶开采,迎来了新的茶季。(黄德开 摄)
  福建省福鼎市茶叶市场。 (吴维泉 摄)

  随着全国春茶相继开采,我们关注、探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春茶生产加工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本期报道为春茶系列之二——聚焦春茶生产中劳动力紧缺、机械化生产等热点现象,走入春茶生产背后的苦与乐。

 

  随着城镇化的脚步加快,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急剧减少。目前,茶产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原生态作业为主,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春茶采摘、加工,劳动力的紧缺对其产生何种影响?行业又将如何面对与解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采茶刚需促使

  采茶工佣金水涨船高

  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李传友告诉记者,恩施、宜昌、仙桃等湖北省产茶地区的春茶陆续开采,一般到3月底、4月初的采茶高峰期会遇到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记者联系到湖北省谷城县农业局茶叶办主任蒋绍枝,他说,谷城县的春茶种植面积达13万亩,采摘主要以手工为主,采茶工已呈现出老龄化,而且大多是当地的妇女。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谷城县从周边的省、市引进采茶工,河南等地的不少工人通过中介来此采茶。为了吸引并留住采茶工,谷城县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采茶工不仅免费接送,免除吃饭与住宿费用,工资也上涨到每天100元左右。

  面对采茶工的短缺,提高劳动报酬成为争取劳动力的重要手段。记者从安徽省黄山市的茶农黄斌了解到,高山区的茶园不具备机械作业的条件,春茶开采必须全靠人力,外加山区条件艰苦,导致人力成本上升极快。高山茶园工人一天的做工成本至少在100元以上,如果将吃住费用和来往路费算入,一天的报酬至少有160元。他算了一下账,不到10年的时间,采茶工的收入从每天20元到160元,上涨了8倍。

  在春茶市场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采茶工的费用可谓水涨船高。这提高了采茶工的经济收益与劳作积极性,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石伟昌向记者讲述,随着采茶劳动力需求增加,全国各地采茶工的待遇水平在整体提高,工资增加速度已超过茶产品售价的增长速度。收购茶青、支付采茶费用是黎平县茶企最大的一部分支出。如果没有10万元以上的流动资金,茶企是很难进行生产的。他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一天生产100斤干茶的小厂为例,就需一天采茶青420—450斤,支付当天的采茶费用7600—13500元。加上农药、化肥、器具等生产成本增速较大,以及加工机械、厂房等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等,县内茶企面对的生产压力很大。就目前来看,采茶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提高采茶工的费用,茶企普遍面临着成本快速增加的压力。

  机械化生产

  可否成为春茶未来主要模式?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械化不可小觑,它弥补了现代化发展中劳动力不足的缺陷。在春茶开采中,虽然茶企对采茶工提高了报酬,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的转移,仍然存在着采茶工难招的现象。如果能将茶叶机械用于春茶采摘与加工,是否会减少劳动力需求,有效提高春茶效益呢?

  浙江省龙井村的一位李姓茶农告诉记者,西湖龙井的春茶从采摘到加工还是用全手工的方式,除非做成抹茶、碎茶,否则是机械生产所不能替代的。在加工中,要炒出高品质的西湖龙井,必须用手工来回锅。“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工”,炒出一锅好龙井,关键看炒茶师的技术高不高。他说,现在也有部分工序用机械操作,但大多是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序,如杀青、分筛,而70%的技术都体现在回锅方面,主要还是看人的技术水平。

  对于春茶生产的机械化,目前还是因茶而异。一位安徽的茶企老板告诉记者,茶叶加工属于手工艺范畴,它的传统工艺很难用现代机器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宗绿茶可以使用机器,因为它是工业化的衍生产品,而名优绿茶对本身特色、韵味、内质、营养度的要求都不是机器采摘加工所能达到的。机械做茶基本是取一个平均中间值,茶品质基本恒定,会比市场上的低档茶质量好,但远不及手工采摘的高档茶质量优。

  目前,机械在春茶采摘中还是能一显身手的。广东省饶平县在茶区推广高效率的机械采茶,许多茶农采用了机械化生产加工模式,提高了春茶采摘效率,解决了采茶工雇佣难的问题。当地茶农大多采用往返切割式采茶机,日平均采茶300斤。他们认为,过去由于采茶工紧缺,春茶没有被及时采摘而导致弃采,或改制成大宗绿茶,降低了春茶的产量收益;同时造成茶青采摘不满足标准要求,影响了春茶的生产质量,最终导致效益减少。目前,饶平县茶农对机器采茶反响较好,在他们看来,机械化生产的推进,不仅保证了春茶采摘的高效率,还可以保证采摘质量的稳定。

  正因如此,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引导与促进茶业的机械化。记者了解到,农业部、财政部日前印发了《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浙江省松阳县农机管理站站长翁炎生对此表示:“浙江是茶叶大省,对茶机研发、生产、推广十分重视,补贴力度也大,提高了茶农购买的积极性,推进了机械化生产。”在政策扶持下,松阳县不少茶农借此机遇纷纷购置茶叶加工机械,用于春茶生产加工,降低人工成本开支。据松阳县新平农机有限公司门店负责人介绍,茶机近日销售火爆,最多一天订购了茶机300台左右,茶农购买积极性显著提高。

  劳动力瓶颈催生机械化程度提升。以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为例,仅3月份他们销售就达1000万元,全国各地茶区发来的订单已经爆满,茶机销售供不应求。很多大中型企业订购了自动化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紧缺问题,还通过生产线的电脑操控提升和稳定茶叶品质,避免了人工技术存在的品质参差不齐,促进了春茶产量与质量的整体提升。

  (本报其他记者对本文采访亦有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