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库房”变身“时尚中心”

□ 本报记者 郭未名

  图为竞园街景一角。
  图为七棵树创意园内景一瞥。

  初次走进竞园,你的目光不时地会被金发碧眼的西方俊男美女所吸引;带着好奇和惊讶,一直跟随他们帅气挺拔、风姿绰约的身影定格在某个其貌不扬却又颇富现代感的建筑物门口;或者不经意地转身,你会与一位中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大明星、大导演不期而遇,瞪着眼睛、张着嘴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人。

  “你们要从咖啡厅快速跑出来。再来一遍。开始。”一位戴帽子的导演指着两位美女演员这样说着。剧组的灯光点亮了夜幕笼罩下的库房,环顾四周,在橘色墙壁的映衬下,古老的厂房被打上现代感十足的LOFT印记。

  这里虽然规模比北京798艺术区小很多,但是园区被规划得整整齐齐,一排排老房子井然有序地立在道路两旁。园区虽有限速,但因为路况好,不时有汽车从身边疾驰而过,这一点在798是不可想象的。园区橘色的基调和赋予时尚元素的现代创意设计,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这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怎么会如此赏心悦目?这里就是位于CBD附近、北京市政府授牌确认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竞园图片产业基地,2010年初,北京晨报也搬到这里,与先前进驻的竞报一起,给园区更增添了人气。

  其实说起来竞园的历史,那可长了。它的原址为拥有50余年历史的北京供销合作总社棉麻仓库。在保留仓库原貌的基础上,竞园的厂房融入了多种现代创意设计元素,使饱含大工业时代历史人文信息的老库房,变身成为具有时尚活力的LOFT。

  踏入竞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竞园艺术中心,这里经常“上演”知名品牌、最新大片的发布会。“兰博基尼还在这里做过活动呢” 、“我还见过不少追星族在这里等明星呢!” 一位住在附近、早晚常来这里遛弯儿的老人说。据知情人介绍,与艺术中心一条马路之隔的“木灡”会所便是一位台湾大导演的私密空间。

  既然被定位为图片产业基地,竞园里最多的便是摄影师、摄像师、导演的工作室和影棚。被封为“范冰冰御用摄影师”的陈曼就将自己的工作室开在了竞园。由六位著名导演共同出资创办的“竞园一号会馆”既是导演们的工作室,也是他们举办各类沙龙的私密会所,还可以对外接待小型的媒体看片会、新闻发布会。会馆在保留了红砖库房原有的原始朴素风貌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增添了现代时尚气息,漫步其间,身心无比轻松、愉悦。

  除了工作室,不定期的艺术设计展和音乐演出、创意市场更是给竞园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艺术灵感与创意。

  竞园现在分为A、B、C、D四个区,占地160亩,有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目前进驻的单位和个人大部分来自传媒、影视等文化领域,而且有相当多的知名大机构、大明星、大导演,艺术水准、人文素质目前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屈一指,这也正符合竞园最初建园的规划和定位。”竞园总经理如是说。

  竞园,从一个废旧的厂房仓库演变成为国内首家以图片制作为主的文化创业产业集聚区,以独特的方式走上了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在竞园的成功示范下,东方信捷的文化产业在半截塔土杂仓库得以延伸,这就有了竞园二期——七棵树创意园。

  走进七棵树创意园,到处荡漾着幸福和甜蜜。虽是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一对对新人不惧寒风,身着婚纱华服在镜头前留下靓丽身影,创意园里个个满面春风,处处欢声笑语。在一家名为诺丁山婚纱电影片场中,楼上楼下、西式中式服装、复古现代场景相互交织,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看得记者时空恍惚,仿佛穿越一般。一阵眩晕之后,便只剩下两个字——“开心”!而最令记者记忆深刻的是那条原本用来运送土杂产品的铁路专用线,现在已经成为婚纱摄影的取景地,站台也经过一番小改造,变得有韵味起来。想来自带铁路线的婚纱影棚,七棵树创意园在北京算是头一份儿了。

  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个名为“惊蛰”的全国首家专业水下摄影机构,在一个不大的室内水池子里,竟然拍出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简直不可思议。据说电影《二次曝光》、《画皮》的水下场景就是在这个池子里拍摄的。

  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笔者见到了改造中的库房原貌,两大间库房占地近千平方米,已经被范冰冰租下,即将改造成巨大的化妆间。

  七棵树创意园的库房出租已经所剩无几,只有铁路线以北的库房在等待着大手笔改造。据园区经理介绍,公司打算将此一层库房改造成三层,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6000平方米,如此一来,经济效益也将成数倍增长。

  竞园和七棵树创意园已经成为东方信捷公司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5000多万元的利润,有70%来自于这两项事业。为此,东方信捷已经明确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目标——即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一条主线,以竞园图片产业基地和七棵树创意区为两个载体,实现三个目标:10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入住客户150家左右,年产值100亿元左右。逐步形成一个集图片交易、摄影、影视制作、展览展示、创意设计、行业培训、版权保护、标准制定与发布、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国内顶尖的文化创意传播公司,着力打造本土图片产业生态系统和摄影制作平台,形成从创意设计到拍摄制作至送交客户的一体化、一站式行业服务,做到在基地内部完成,为市场提供全方位视觉解决方案。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行业占据重要一席。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郭未名、王蕾、吴震共同拍摄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