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省山东提出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一批拉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涉农龙头企业之花在齐鲁大地上竞相绽放。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审时度势,以扶持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出口等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值。
截至2013年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911.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838.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0%,涉农贷款余额和新增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和全省银行机构首位。
田野上的“绿色工厂”
“综合利用生产体系中的各要素,实现水肥气的生态循环,这是全国首例高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能有这一切都得感谢农信社的大力支持。”山东省博兴县国丰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刚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道。
孙志刚与农信社结缘还是在2002年。当时的博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了解他想出国赚钱的愿望后,为其发放5万元出国劳务贷款。
2010年,孙志刚开始筹建博兴国丰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决心发展中国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当时公司资金缺口400万元,怎么办?我又找到了‘娘家银行’借钱。”孙志刚回忆说。博兴农合行在充分考察企业市场前景后,以“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发放大联保体贷款200万元,并在2011年追加至800万元。2012年,博兴农合行再次以“公司+农户”形式为其注入信贷资金1800万元。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一家集有机蔬菜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企业成立之初,很需要资金支持,农合行就‘扶上马,送一程’,给它一点帮助,小微企业就能由弱到强。”博兴农合行董事长吴加军坦言。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博兴农合行大力实施“雪中送炭”工程,主动对接成长中的小微企业,先后发放“雪中送炭”贷款5.86亿元。
据悉,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特点的专业化金融服务网点,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完善小微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融资服务,保障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4.15万户,贷款余额3005.57亿元,较年初增加499.9亿元,增幅19.95%。
与龙头企业共舞
三米多高的加工车间里,几条钢铁“巨龙”盘旋伸展,上面是一条全自动钢索轨道,下面传送链上挂满了白条鸡,流水线上很多穿着严实工作服的工人在工作,紧张而又秩序井然。
“这是全自动屠宰加工流水线,这样一个车间有1600个工人。”华誉集团总经理温景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公司最初是仅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1999年才逐步打开国外市场。为了达到严格的食品质量标准,公司在当地农信社的支持下,引进多种检测设施,建设了家禽加工项目。”从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千元农信社贷款到现在的7900万元贷款扶持,温景光颇为感激,“如今,农信社更像是我自己家的银行,随用随贷,方便、贴心。”
据了解,为满足“农”字号企业信贷需求,广饶农商行实施了“一企一策”信贷策略,为企业量身定制不同的信贷产品,相继开办多种贷款业务,还通过专项授权授信、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协会、组建企业信用联盟、发放社团贷款等形式,加快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格局的形成。截至2月末,广饶农商行共支持“农”字号企业172家,贷款余额6.13亿元。
为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满足企业日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支撑,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创新信贷模式,开发了一系列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的金融产品。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发各类信贷产品10大类1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