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食品辐照质量控制最佳实践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市举行。会上提出,看似深奥遥远的辐照技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辐照技术推广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专家指出,合理规范的辐照技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比如一根价格昂贵的野山参,因一粒肉眼看不见的霉菌,当年就可能被蛀空报废,若用辐照技术杀菌,保存一二十年都不成问题。
应用领域广泛
大米放久了就会变霉生虫,土豆买来几天就长芽……如果农产品出厂前拍个“辐照”,这些食品安全难题就能被彻底解决。目前,我国辐照技术的应用以及辐照产品数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1/3,应用领域包括调味料、农产品、日用化妆品、中药材、宠物饲料等各个领域。
实际上,辐射加工被视为有益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辐射加工运用X射线、γ射线或高速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加工处理包括食品在内的各类产品,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能杀虫、杀菌、抑制其生理过程。
减少防腐剂的使用
“应用辐照技术后,泡椒凤爪中的防腐剂添加量可以大大降低,而食品的色香风味、保质期等都有了极大保障。”上海市农科院辐照室主任、市核学会理事戚文元指出,辐照食品的一大好处就是大量减少防腐剂的使用,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据相关专家介绍,现有的技术条件并没有发现辐照技术对人身体产生任何副作用。在我国,对辐照产品的辐射使用剂量有严格规定,食品中若有超过5%的成分经过辐照,需要在产品说明中予以公示,消费者可以据此自主选择。
同时,戚文元指出,百姓对辐照食品了解得越少,担心就会更多。保障公众对辐照产品的基本知情权,是辐照技术合理广泛应用的关键。如此,才能使得辐照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