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才、资金最后外化为一个品牌,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最终所看到的是谁的品牌更强、谁的品牌更有竞争力。”北京尚策东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CEO箫奕在近期的“2013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上指出。
品牌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品牌意识有待提升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境遇下,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实现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实际上农商行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品牌围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甚至一些地方的典当行、资金互助社都看好县域经济,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固有的阵地发起了围攻。”箫奕分析道,他建议通过品牌定位、品牌保护、品牌文化、品牌广告语、品牌的视觉传达等策略实现“品牌突围”。
品牌定位 找准方向
研讨班上,箫奕以一棵大树造型图形象地将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品牌保护比喻为一棵树的主干。其中,品牌定位被放在了最下面,由此可见品牌定位的根基作用。
“我们说品牌定位实际上就是一把刀。”在箫奕看来,品牌定位是一把切开你和对手之间距离的刀,是一把可以从市场中切下属于自己独有蛋糕的那把刀,同时,品牌定位也是一个区隔,把你和其他对手明显地区分开来。
深谙此道的渣打银行就有着成功的品牌案例。
渣打银行进军中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大城市中找到最有消费潜力的一群人——25岁到35岁的城市白领,他们有非常好的信用度,又有很强烈的消费需求,比如说结婚、装修、旅游、购车……于是渣打银行推出“现代派”的贷款产品,它的口号是“改变生活方程式”,它最大的特点是无须任何担保就可以贷到款,渣打银行的现代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正是通过“品牌定位”这把利器,渣打银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最有潜力的消费人群、抢占了资金需求最旺盛的城市。
这一营销经典案例将品牌定位与品牌突围的关联度清晰地凸现出来——精确、特色的品牌定位无疑是新产品打开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对于日后在行业内实现突围,也大有裨益。
如今,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金机构依然饱受有品无牌的诟病,不仅是品牌意识的欠缺,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阶段需要行业分析、市场调研、品牌诊断、品牌构架几个步骤来完成。”箫奕说道,“只有经过缜密的品牌分析后,才能准确地找到市场定位,在品牌突围战中一鸣惊人。”
品牌的建立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品牌建立后,还需要进行品牌保护。
“品牌保护一定要先行,爱护品牌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品牌保护的第一法则就是注册大于天。”箫奕老师在授课中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西北某省级联社在全省范围内着力打造的银行卡品牌,却被河北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抢先注册了。“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疏漏。”箫奕说。
企业文化 延伸价值
虽然品牌定位与品牌保护非常重要,但是,同样要引起重视的是“没有文化支撑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在帮助农信社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出三个原则:内生性、包容性,还有服务性,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握住内生性原则。”箫奕认为,内生性是农村金融机构企业文化的根本属性,“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忽视内生性就会走入误区,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模特身上的衣服特别好看,就会想象穿在自己身上也很好,实际并非如此,原因就是它不一定符合你。
“文化也是如此,文化是从你自己骨子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别人赋予你的。”箫奕提出,农村金融机构要走出一个误区,在构建企业文化中不要一味盲目追求大气、洋气的东西,因为“你是适合自己地域的东西,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企业文化一定是自己的,无论是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它只是帮你梳理、提炼、萃取、整合你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而不是套用舶来的东西,否则就是邯郸学步。
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精心打造的“福万通”金融中心为例,福建省联社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义——福文化。广告语“福万通,通万福”准确地传达了福文化,“福万通”可以带给客户财富、幸福、安居乐业。再通过视觉的呈现,所有的网点门头、门脸、自助服务网点都进行更换,让幸福元素和品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福万通”的品牌诉求清晰可见——植根福建的银行、带来幸福的银行。
通过福建省联社的品牌定位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福万通”的品牌价值在升华。
“打好‘品牌定位、品牌保护、品牌文化、品牌广告语、品牌视觉传达’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农村金融机构才能真正脱颖而出,培育出独特的品牌的长青树。”萧奕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