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3G网络和微博等新型信息传播渠道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以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的重要工具。而网络谣言更是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人们固有的猎奇心理特点,在别有用心者的精心操纵下,绑架舆论,蒙蔽公众,伤害当事人。近期,一系列针对农信社的负面报道造成的农金机构声誉下降就是明证。
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核心是信用,社会公众的信任是生存的根本。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博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防范由网络谣言而导致的声誉风险。
防范网络谣言,控制声誉风险,重在监测贵在疏,要形成声誉风险防范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主流媒体协作互动机制,形成主动的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负面信息的刊登和传播。
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领袖”作用,让权威的声音压倒“小道消息”,如若不然,“信息饥渴”的人就会做出无端猜测或者感到焦虑,而谣言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谣言也就有了传播的空间。
二是建立舆情监测引导机制。
成立舆情监测队伍,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对不良苗头和重大舆情动向早发现、早处置、早引导;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对一些突发的事件,要反应迅速,针对媒体主动披露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通过公开澄清、记者深入报道等方式引导舆情,及时消除负面舆论的影响。绝不能试图通过堵窟窿、拒绝采访来消除影响、解决问题。
三是建立依法维权机制。
设立法律风险部门,聘请一批有专业知识、懂业务的人员,专门解决矛盾、调解纠纷,通过加强维权,对那些别有用心的恶意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同时,在维权过程中增强公信力,提升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