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勇敢、执着、奉献……有时,传说中的美丽与现实中的精彩有着惊人的相似。
位于赣江岸边的全国百强县市——江西省丰城市自古别称“剑邑”,相传干将、莫邪两把宝剑便藏于此。传说中,干将与莫邪用汗水和鲜血铸就出两把利剑,千古名剑的美丽传说,成为这方神奇土地上“信合勇士”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最好注解。
丰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倾情“三农”,竭力服务丰城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规范、执行、落实”十字方针,2012年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江西省90余家成员行社年终考核排名中列第17位,较2011年上升26位,荣获“2012年度江西农村信用社工作成效先进单位”称号。
定战略
实施“双小”信贷工程 支持城镇化建设
丰城市依托独特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一园二区六基地”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城市,迈入了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但是,丰城作为农业大市,至今,“剩余劳力转移难、乡级财政支付难、经济结构调整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为此,丰城市联社制定并实施“支持小城镇企业,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配套城镇建设,加大项目储备。为支持小城镇企业做大做强,丰城市联社通过项目储备库的形式,对小城镇企业实施信用培植工程,以增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后劲。
第一,项目储备重分类。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协作配套型等企业的前提下,对项目储备企业进行分类:资信状况好、资产收益率高、经营机制灵活的企业列入信贷支持名录;产品有市场前景、缺少有效抵质押资产、负债率偏高、内部管理不完善、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列入信用培植名录。
第二,储备企业重培植。对项目储备中的企业,主要采用“明确内容定期培训、深入企业专家点评、客户经理一线对接”的方法进行培植。使企业的信用程度有较大提升,储备企业中80%因盘活有效资产、降低负债比率、完善内部管理而获得了信贷支持。
第三,提升资质重服务。专门建立储备企业信用档案,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植补充并推行评级授信。
创新弹性金融,强化约束机制。为优化小城镇企业金融环境,丰城市农信社实行弹性金融与强化约束并举的措施,以提升服务、防范风险、增加信贷,进而增强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针对小城镇企业的特点,以试点仓单、股权、应收账款等作为抵质押融资产品,推广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电子金融业务,以有效提高小城镇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足率。
第二,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引进担保公司对抵押不足的小城镇企业进行担保,协调小额贷款公司对不能准入的小城镇企业进行放款,既解决了小城镇企业的融资困难,又增加了小城镇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创新小城镇企业风险管理。针对小城镇企业土地、房产具有较强增值的特点,在信贷评估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最高余额控制技术、“新三品三表”风险识别技术和产业风险评估技术等,较好地提高了小城镇企业信贷风险判断的准确率。
改善贷款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丰城市农信社调整信贷投向投量,做到金融与产业支撑相结合,信贷与准入标准相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城镇化为载体,选择能源建材、机械电子、生物食品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以促进环城镇化小城镇企业群体的形成。
第二,以生态化为切入,重点促进“一带一村一园”45平方公里富硒产业示范区的小城镇企业群体,进而形成生态农业的总体构架。
第三,以层级化为引导,全面提升以城镇化核心的金融服务,包括:环城镇农户抓好大米加工、畜禽水产、油茶苗木等“一村一品”的金融服务,环城镇企业抓好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对接的金融服务,环城镇经济抓好总部经济、基地经济硒谷建设的金融支持。
谋发展
剑邑谋发展 信合在行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作用,服务丰城地方经济发展,担当企业社会责任,丰城市联社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浪潮,加快业务发展经营战略转型,坚持“城市市场寸土必争,农村市场寸土不让”的信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扫园、扫街、扫村”活动,培育优质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为全面拓展城乡市场奠定基础。
提高认识,加大教育转变观念。一是召开经营战略转型动员会。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社区,在三农,要求全体员工通过“低下你的头、露出你的笑、迈出你的脚、张开你的口、敞开你的心”等方式提高服务,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二是制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剑邑谋发展,信合在行动”活动,积极培育和挖掘潜在优质客户,将争夺和培育优质客户摆在重要位置。
明确分工,分层分级有效对接。该社成立了企业贷款中心、票据中心、个人大额贷款中心、商户贷款中心及消费贷款中心五大贷款中心,分别对市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基地、循环经济基地的企业及城区商户、个体工商户及居民开展对接,开展“扫园、扫街”行动,积极培育住宅小区的小额楼房抵押贷款,对相关优质客户提前授信,及时满足客户信贷需求。
立足社区,尽心尽力服务“三农”。成立农户资信评定小组,小组成员由信用社主任、会计、客户经理组成,在辖内每个自然村对农户进行走访、调研,对农户建立信贷档案,分别评级授信。通过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支持“三农”建设,同时培育农村优良信用环境。对城区的个体工商户,由贷款五大中心负责对每条街、每个集贸市场的客户对接,客户经理上门展开调查,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年限、经营能力、经营效益、家庭情况、资信状况、还款能力、项目的合规合法性、担保抵押的有效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
差别管理,切实加大风险防范。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信贷管理系统中核发贷款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对经济较发达及信用观念较强的地区,适当增加客户培育数量及信贷金额,对经济欠发达、信用观念较差的地区,严格调查管理,做到“宁缺毋滥”。 对已核定贷款额度的农户或个体工商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贷后检查,同时根据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和信用状况等对农户资信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强化责任,严格制定惩罚措施。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该社对新增贷款实行客户经理“包调查、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责任制,对优质客户调查的真实性、资信评级和核定信用额度的合理性负责,并承担贷款管理和贷款风险的责任,新增贷款的“两率”均不低于99%。对新增贷款连续2次或2个季度未能缴息的,追究放贷人及贷后管理人的责任;二是严格兑现惩罚措施。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当年新增贷款到期本息收回率不能达标的,扣减绩效工资,连续三个季度新增贷款到期本息收回率未达到要求且排名在辖内后10名的客户经理,调离信贷岗位。
塑品牌
建设五大品牌银行 打造现代化金融机构
丰城市联社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全面推进五大银行建设。在不断强化硬实力的同时,还全面增强软实力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为成立后的丰城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综合保障。
特色银行建设。坚持差异化市场战略,打响县域银行、零售银行、乡村银行及丰城人民自己的银行品牌,在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和市场方面,成立了企贷中心、票据中心、个人大额贷款中心、商户贷款中心及消费贷款中心等“五大贷款中心”, 积极与地方各产业、个体工商户、居民等进行无缝对接,针对不同行业、企业、个体户和居民农户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信贷品种和方案,做深、做精城市和农村市场。截至3月底,已发放各类企业贷款9亿元,累放涉农贷款10亿元;同时对辖区特色、优质产业和三农建设资金需求开展调研,建立相关信息档案,对有信贷需求的纳入信贷储备库,全市已储备客户资源2000余户,资金6亿元左右。借助“万村千乡”农家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百福卡、POS机、自助转账终端、网上银行等各种电子银行产品,多渠道、全方位打造特色品牌。
优质银行建设。着手从规模竞争、价格竞争、同质化竞争到服务竞争、质量竞争和差异化竞争的转变。将发展重点立足农村市场,将支持春耕备耕和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坚持面向中小客户和零售客户,在充分了解掌握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和实体经济发展特点等要素,积极寻求业务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灵活化和集约化,为不同客户量身打造金融服务,对优质客户进行分层对接,分层管理,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深入了解、把握。依托当地特色产业,通过公务员担保、客户联保、资产抵押等方式开展授信,实现政银企三方合作,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抓好依托自身金融产品组织学习、依托文明规范服务导入组织学习、依托保险公司营销理念和代理产品组织学习、依托规范化流程组织学习、依托各项检查整改组织学习等“五个依托”,全面提升规范化经营水平和执行落实能力,加大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服务培训、营销培训和道德素质培训,造就业务素质高、思想品质好、市场意识强、适应现代银行发展需求的员工队伍。按照《提升文明规范服务质量工作三年规划》方案,与专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对城区网点进行一对一服务提升项目建设,从网点硬件设施到员工综合素质,全方位、深层次规范,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全市服务水平,并形成长效机制。
科技银行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全面建设“前台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加快实践公务卡全覆盖步伐,不断发展移动金融、电话银行业务,丰富和完善电子银行产品。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的现代金融业务。为全市每台电脑安装最新杀毒软件,及时更新,有效防范病毒的入侵,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并建立相关台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流程银行建设。坚持从严治社、勤俭办社,加强费用成本管理,控制费用增长,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做好做好纳税筹划工作。拓宽效益增长渠道,提高富余资金营运效率,合理规划好富余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营运水平,增加收益;制定库存上限标准,严格控制现金库存量,节约成本,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优状态。大力清收不良贷款。通过自身责任清收、与政府部门合作清收、利用司法手段清收等方式,继续改善资产质量,继续向不良资产要效益。年初就制定不良贷款清收方案,下发不良清收任务,落实到社、到人,今年一季度清收不良贷款近600万元。以农商行改革为契机,继续加大各种规范化检查和整改力度,积极开展柜面业务检查、合规检查、信贷文本规范检查、会计履职检查等。不断提高经营规范化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和文本,推进标准化、流程化建设;严格执行并落实好约束机制、审查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网络、监控系统监督管理。不断推进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
和谐银行建设。对内形成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活力,为员工排忧解难,对微贷事业部客户经理等重要岗位实行公开选拔,考试竞聘,择优挑选,同时落实全面绩效管理,重视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对外形成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大与政府、企业、客户的互动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全面公共关系,不断巩固依存度,提高贡献度。大力弘扬“一个核心、四个维度、五个层面”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省联社平台和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站,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安全保卫、案件防控、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稳定和谐发展。
数字见证
存款稳步增长。各项存款余额为774498万元,存款市场份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5.47%,一季度新增存款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总额的31.48%。
信贷有效扩张。各项贷款余额为372533.6万元,一季度累放各项贷款143019.75万元,同比净增68659万元;贷款“两率”达99.03%和99.27%。
监管指标良好。资本充足率为16.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79%。不良贷款占比为1.87%。拨备覆盖率282.05%,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82.17%,拨贷比5.26%。
(以上数据统计日期截至2013年3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