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6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转基因大豆:非天使 非魔鬼


  6月13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3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安全证书。这一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产业安全:内外竞争将更加失衡

  据农业部发布的《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审批情况》,2004年以来我国曾批准进口8种转基因大豆用作加工原料,其中尚在有效期内的有3种。至此,算上此前批准通过的,我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已达11种。

  大豆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品种。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和植物油的数量激增。2010年进口大豆是5480万吨,2011年是5264万吨,2012年超过5500万吨。如果加上国内不足1500万吨的大豆产量,2012年我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预计总和为7000万吨。我国大豆的自给率已经降为 20%左右。大豆主产区的东北,这几年大豆种植面积在直线下降。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口大豆包括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低,而国产大豆种植成本高,在进口大豆面前彻底失去价格竞争力。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透露,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2012年进口大豆5838万吨。16年来,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大量涌入和沿海大豆加工产能的不断扩张,进口大豆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80%。自2008年以来,国内农户生产的大豆销售不畅,需要国家花费财政资金收购。一方面农户大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国产天然大豆目前面临着没人购买的尴尬境地。

  王小语称,由于今年大豆油市场降价,目前,处于亏损境地的黑龙江榨油厂已有9成停工停产。这次,农业部增加可以进口的转基因品种,中国大豆产业的市场境况将更加严峻。

  食品安全:消费者心存质疑

  虽然“转基因”已经在公众的生活中出现很长时间了,但是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对于它的安全性,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综合国内外各种信息,目前的结论是:现有的试验科学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

  虽然我国农业部曾于2011年12月底发布《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其他很多国家也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放行种植、加工和食用越来越多,但公众对于“转基因”,依然没有彻底放下心防。

  专家观点:安全有保证 进口量取决于市场

  针对舆论质疑,6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就批准进口3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对这3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是非常慎重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彭于发表示,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3个大豆品种已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并通过相关检测,通过了我国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

  彭于发同时表示,我国对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非常慎重,从最初收到申请到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历时三年左右。而发放安全证书只是说明该品种是安全的,可以进口。进口与否以及进口数量是市场行为,大豆进口没有配额等贸易措施限制。


对待转基因作物应抱理性的态度

  转基因应当说是一种中性技术,是指将某种生物中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入另一种生物中,经过基因重组,使这种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转基因可以自然发生。如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科技进步从火的使用到原子能技术一样,转基因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关键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

  对待转基因作物应抱着理性的态度。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质疑和反对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上,作为世界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转基因化”已成世界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即使原先对转基因作物持强烈反对态度的欧盟,也早已批准种植多种转基因作物。另外,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表明,未发现来自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生命产生危害。转基因作物早已进入全球公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转基因作物由于具备抗虫害、产量高等优良特性,还为人类带来增产增收、节约耕地、保护环境等良好收益。完全否定转基因作物,显然站不住脚。但同时不应忽视的是,转基因作物毕竟是人类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产物,虽然它对人类生命健康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未得到证实,但并不代表将来这些潜在影响不会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考虑,决策部门在进口推广转基因作物时应该慎之又慎,必须采取周密的措施防止将来发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如美国立法规定,每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至少要经过三个部门的审查,农业部负责管理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和田间试验,环保局负责评估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影响,药管局则负责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上市必须符合传统的食品卫生标准,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都需要好几年时间,并花费1000万至1500万美元搜集完成审批所需要的数据。

  应该看到,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始终伴随着争议,但也正是这些争议,为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转基因作物难言完美,但我们也不应因噎废食,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对待才是科学的做法。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