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蒜你狠”变成“蒜你贱”,还有办法治吗?


  今年5月中下旬到6月份以来,在我国大蒜市场出现了一个新词:“蒜你贱”。人们对这个词似曾相识。不错,就是不到两岁的“蒜你狠”亲兄弟!有人说,什么“亲兄弟”,就是“蒜你狠”,不过换了一张脸罢了!

  不管是两个也好,一个也罢,人们关注的是由“狠”变“贱”的这头“蒜”身患何病,有无治病良药?  

  “蒜你狠”变身“蒜你贱”

  根据主要大蒜产地,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鲜蒜开始收获后,收购商不多,价格低迷。鲜蒜价格从每斤1.30元下降到每斤0.70元至0.90元,个别镇(街)降到了0.50元/斤,而去年每斤最少也在2.7元至2.8元。

  对大多数蒜商和蒜农来说,这是一个“崩盘”的价格。一位蒜农当天终于卖掉了一车蒜。他说:“不到七毛就卖了,一车蒜才挣两三百块。”这位蒜农说,自己家里种了十亩大蒜,一亩地大约能产3500斤。按照今年的收购价,一亩地只能挣一千来块钱;而去年鲜蒜价高的时候,仅靠卖蒜就能挣接近十万元。“去年赚了不少,今年又还回去了。”

  蒜价的“崩盘”也体现在北京市场。“才卖一块五!”消费者焦女士也不禁感叹今年的蒜真便宜。

  山东、北京的“蒜你贱”,好像流感一样,也“流行”到了中原腹地河南,全省蒜价降幅更是超过50%!

  郑州市大农贸市场卖相好点的新蒜标价每斤1.5元,差点的只要每斤1元,与往年每斤2.8元的价格相比,降了近乎一半。但商户们称,销量仍不尽如人意。

  对于产蒜大县--中牟来说,今年的行情让蒜农、蒜商都颇为寒心,一段时间以来,收购价一直徘徊在0.5元/斤,并且没有上涨的迹象。

  “今年大蒜是个丰收年啊,可惜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一斤收购价才四五毛,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今年得赔不少钱。”一位蒜农捧了一捧大蒜说道:“这么好的大蒜,价钱怎么就这么低呢?”更让他发愁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收购他的蒜。

  在该县的另外一个乡,今年56岁的蒜农老张坐在自家田地里抽烟,看着身旁一袋袋装好的大蒜,眉头紧锁、不停叹气。

  老张用树枝在地上算了一笔账:耕地费50元、薄膜50元、农药20元、种植80元、浇水70元、种子900元、肥料700元、雇人刨蒜800元,这一亩地光成本加起来就2670元。老张说,现在中牟县的大蒜行情是,一斤收购价在0.5元,一亩地按最多的产量3000斤计算,才能卖1500元。一亩地就赔了1170元!

  “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低,还没人来收。”老张说,地里的新蒜都刨出来一周了,一个蒜头还没卖出去,他只能将蒜都装成一袋袋的,然后放在家里晾晒。

  观望成为市场主流

  在位于中牟县城的大蒜交易中心,数公里长的市场上,聚集了上百辆装满新蒜的农用车。

  然而,虽说人多、车多,却很难见到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景,前来卖蒜的蒜农们或三五个人聚在车旁的阴凉处打牌,或是躺在阴凉处闭目养神。

  “早上六七点都来了,等了一上午了,也没交易。”20来岁的王先生说,他开了两辆车过来,拉了15吨的新蒜,也有蒜商跟他谈过,但是报价太低,他不愿意,只得再等新的客户。

  “现在蒜商们也都在观望,虽然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但是否会继续下降谁也说不准,加之去年大家的存货还都没有出手,怎敢再继续囤货。”一位蒜商这样说。

  这位蒜商介绍说,中牟县每年生产出来的大蒜,70%甚至80%都会被蒜商们收购,余下的会直接流入零售市场交易。而被蒜商们收购的大蒜,有一部分被再转手售出,另一大部分则被放入冷库里,等到价高时再出手,从而赚取差价。

  “说白了,蒜商们也是在赌市场、赌行情,去年大家收购的一大批蒜,现在还都在冷库里存着。今年市场这么差,我们也在赔本,去年一吨收购价低的在4000元靠上,高的在七八千,今年却只有1000多元,不仅赚取不了差价,还得赔上中间的差额,你说蒜商们怎么会积极出手呢?”这位蒜商说,从去年到今年,他也赔了100多万!

  大蒜陷入周期怪圈

  有关人士指出,今年的大蒜降价,主要是农民盲目种植,造成产量大增。据估算,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5%到20%。去年是减产年,所以蒜价高,今年农户大量种植,加上气候好,亩产比去年高,双重因素导致产量大增。

  在种植大蒜的蒜农们之间有句俗话“三年不赚钱、赚钱养三年”,这也是大蒜在市场交易的一种规律,四年价格的一种循环,一年高价三年低价。主要原因是第一年赚钱了,于是都盲目跟风种植,待大蒜供大于求,大蒜价格低至种植成本或是接近种植成本,蒜农们又减少大蒜种植,供小于求,大蒜价格再上涨,蒜农们又纷纷加大种植。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导致大蒜价格的这种规律。

  面对混乱的大蒜市场,蒜商、蒜农们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够建立有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对该产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大蒜存量信息能够公开透明,这样有些风险就能得以提前释放。

  不少蒜商、蒜农都认为,我国的大蒜产地相对是比较集中的,政府可以建立一个部门,统筹协调国内的大蒜主产区,建立信息发布平台,让大蒜的各项信息都透明化,这样市场信息对称了、明晰了,才能避免恶意炒作和投机行为。

  理性看待大蒜涨落

  山东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桂华认为,大蒜价格形成还是靠供求关系,量的大小基本决定价格的高低。目前出口、内销及大蒜深加工对其价格的影响还未真正参与进来,导致目前市场交易低迷,当前影响大蒜价格的最大因素是储存商对价格的认可和对库存量的预期。他估计,大蒜完全干透入库前,市场交易会出现小高潮,价格也会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今年大蒜整体价格会低价位运行。

  杨桂华认为,今年应该是蒜价理性回归的过渡之年。他分析说,蒜价走低,也有有利的方面,比如有望刺激消费,增加国内需求量;另外,蒜价低将会刺激大蒜加工企业的收蒜量,这有助于消耗大量库存。

  金乡县的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内聚集了20多家大蒜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年可加工大蒜制品10万吨,消耗40万吨大蒜,占金乡当地大蒜产量的一半。济宁食品工业园负责人称:目前加工企业还未开始收购大蒜,预计今年收购量会增加,可能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3。

  杨桂华介绍说,只有大蒜价格低的时候,具备条件的深加工企业才会启动生产。而这些深加工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大蒜的附加值。“加工企业会重新启动生产,对于蒜市有很好的托底作用。”杨桂华说。

  据介绍,生产1吨蒜片需要消耗3.5至4吨大蒜,而自2007年以来,蒜片几乎是零库存,目前济宁、泰安等地的深加工企业已陆续开工,也能消耗一定量的大蒜。蒜片炒作的空间很大,这两年从2000元每吨炒到了1.6万元,如果储存得当,大蒜可以存放2-4年。

  “现在处于鲜蒜上市阶段,蒜农无需急于出售,可以适当拉长大蒜的销售周期,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济宁食品工业园负责人说。

  面对“蒜你贱”的影响日益蔓延的形势,政府转关部门和有关方面采取了积极应对举措,以解市场燃眉之急。

  6月16日,中国大蒜产销对接暨蒜业科技学术报告会在金乡县召开。金乡县大蒜企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客商签订了39.1万吨大蒜以及有机大蒜销售合作协议。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负责人认为,金乡县的大蒜产业应当坚持走农工科贸一体化发展战略,由大蒜“种植中心”、“仓储中心”向“价格中心”、“加工中心”转变,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转变。

  会前,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当扮演关键的角色。首先,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要加快推进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农超对接等,让农民和商户之间建立起顺畅的信息沟通,增强农户的决策能力;其次,要加大流通环节的治理,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户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第三,要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倾斜和鼓励。

纵梅和  宫英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