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质核心 持续共荣
第四届国际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国际慢茶协会主席马可·贝托纳。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主任罗尔夫·戴特马。
国际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
越南Finlay茶叶公司的阮世海。
越南茶叶协会代表陈阮海。

  6月20日—23日,北京国际茶业展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展会期间,在6月21日的“第四届国际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德国、斯里兰卡、英国、意大利等国及北京、安徽、福建等中国国内茶产销地的茶行业组织、政府部门、著名茶企等的茶界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6月22日,由越南茶业协会组织的越南茶叶推介会也如期召开,越南茶企与中国茶企现场互动,共商中越茶业未来的发展。

  本次的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的主题就是探讨世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分析全球茶产业发展现状,交流各国茶业发展经验,探讨茶叶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会议围绕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角、市场供求对接、跨国管理、推进工具等议题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各个产茶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推广经验,探讨实施路径,用详尽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为世界茶产业描绘前景,增加了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多位国内外专家以及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和体会,大家都希望一起努力,以持久之力共同推进全球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慢茶协会主席马可·贝托纳就“品质与可持续性打造好茶”为题目,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他的观点。慢茶协会对于评断某一茶产品或制茶理念,会参考他们坚持的三原则——优质、洁净、公平。优质的茶叶代表着它的品质不但要求合格,还要超出普通的大众茶,让顾客不仅仅是喝茶,还能从中了解、体会到企业的精神与文化,故而人们饮进的是一种享受和文化;洁净的要求极为严格,涉及到种茶、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尤其是茶园育种这一初步环节,最应该把牢;而公平原则的含义范围更广,以茶为中心辐射到茶农、经销商、顾客,每一条射线代表的不仅是等价交换,还有彼此间的尊重。贝托纳表示,他喜欢中国茶,也相信中国茶可以诠释“优质、洁净、公平”三原则。

  接下来,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主任罗尔夫·戴特马关于“中国茶产业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这一议题展开演讲。中国一直讲求和谐发展,就其观察,现阶段阻碍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两大因素:社会挑战(如劳动安全、公共卫生和职业健康、食品安全、外来物管人员、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等)和环境挑战(如自然资源需求极具增长、工业和生活垃圾排放、环境恶化污染、资源耗竭等等)。这两点投射到中国茶产业,则可以从三方面思考。社会角度看,茶厂工人中间会有地域、性别歧视,他们的社会承认度低,居住环境差;而小户茶农则把生存状况全部寄托在茶上,他们结成的组织水平不高,还缺乏土地所有权。从经济上分析,工厂茶工的工资不高,工作风险大,劳动力强;小茶农没有市场渠道,不懂市场供求,缺少技术,往往以高额成本赚取极少的利润。最后反映在环境上,农民为了开垦茶园而过量砍伐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频繁的采摘减少了土地的肥沃度,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让茶叶戴上“农残超标”的帽子。戴特马认为,克服这些问题是保证中国茶业顺利走进可持续化通道的通行证。

  越南茶叶推介会是所有推介会上唯一一家外国茶叶。会上,越南茶叶协会代表陈阮海向大家讲道,该协会建立于1988年,其保护茶叶生产者、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越茶协会已加入国际诸多茶叶管理体系,并可以保证越茶的可持续发展。到去年为止,越南茶叶种植公顷达124000公顷,茶叶对外出口量也是持续走高,其出口对象排名前5位分别是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中国大陆。从去年的数据上看,75%的越茶用于出口,25%内销,10%用做库存。现如今,茶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已成为越南农业的支柱,该国的35个省市中有300万茶工,越茶的全部出口国有90个。

  其后,越南Finlay茶叶公司的阮世海女士热情发言。Finlay茶叶公司是一家由英国投资、成立于2005年的年轻企业,走入国际化是公司的奋斗目标。在这8年的努力中,公司茶叶的生产产量由3000吨上升至4500吨。越茶的品质过硬,都符合欧洲严格的标准,而且品种很多,绿茶、黑茶、红茶、特色花茶等多款茶品。作为越南众多茶企的代表,阮女士认为中国是越茶进口的极具潜力的市场,在中国市场投资发展,一定会切合越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上述,不难发现以优质打通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共荣意识将会是世界茶产业迈进的方向,也是中国茶业与世界茶业进一步融合的衔接点。这是世界的呐喊,也是中国的回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