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城乡土馆是一家民间博物馆,位于日本大阪府堺市南区。堺市所在的大阪西南部,古称“和泉国”,自平安、镰仓时代以来就是皇室、贵族的庄园。小谷家族是久居当地的豪族。小谷城堡始建于镰仓时代,是武将平清盛的弟弟赖盛之曾孙所筑,历代堡主曾率部参加过多次征战。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率军讨伐根来派,因当时的堡主小谷种泛属于根来派,小谷城为织田信长军所破,城堡化为灰烬,但小谷家族作为当地的乡绅豪族一直延续至今。
1971年,小谷家族在旧城堡遗址以财团法人的资格设立博物馆,并命名为“小谷城乡土馆”,收藏和展示小谷家族历代相传的民俗、陶瓷、茶具及美术方面的资料。作为市民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小谷城乡土馆不仅举办各种民俗讲座,还经常举行形式多样的茶事活动,为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市民茶文化修养提供平台。
小谷家世代相传的《源氏物语图屏风》和《茶事图屏风》可谓是小谷城乡土馆的镇馆之宝。《茶事图屏风》是一套由两扇十二屏组成的纸本淡彩绘画屏风,高170.7厘米,十二屏总宽497.4厘米。屏风上栩栩如生地描绘着栽茶、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的场面,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完整的、描绘人类茶事活动的绘画作品。小谷城乡土馆的这副《茶事图屏风》不仅对茶文化研究有着极其珍贵的资料价值,更为重要是屏风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服饰、发型和宋明时代的中国人有较明显的相似之处,其画面的构成顺序和宋代以来的《耕织图》相仿。因此,这幅《茶事图屏风》的研究价值不仅限于茶文化方面,对于美术、服饰、民俗等方面的中日比较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2002年,考古学家森村健一先生组织了《17世纪茶文化的中日比较研究》课题组,对《茶事图屏风》展开综合研究。据专家研究考证,这幅屏风是小谷家第30代小谷盛秀结婚时女方的陪嫁,作于1648年以前,是狩野派画师的作品。通过屏风画面中的制茶过程、点茶方法,以及各种工具、器具的分析,不难看出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特别是最后的饮茶歌舞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庄园茶宴的意境。《茶事图屏风》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三四百年前的茶事活动,还有中日两国间的茶文化交流的历史。
小谷城乡土馆很重视国际交流,除了赴国外参加各种国际研讨会外,还经常接纳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外国来的考察或研修人员。去年8月上旬,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一行8人,在参加了明治大学举办的关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中日韩大学生研讨会后,来关西考察社会福利设施,顺便到小谷城乡土馆参观,并体验了日本的茶道。
小谷城乡土馆坐落在一个小丘之麓。沿着花岗岩石板路走进日本传统的“长屋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优雅恬静的和式庭园,让人感受到人文与自然协调的宁谧。
在馆长小谷宽先生的引导下,师生们登堂入室,来到了建造于江户时代后期的主屋。橱窗里展示的各种茶具,反映了小谷家历代主人的饮茶情趣。穿过陶瓷、茶具展厅,最里边的房间的榻榻米上已摆好点茶器具和中文版的日本茶道流程的说明。大家虽然吃了甜味的茶点,但对抹茶的滋味还是皱紧了眉头,好在抹茶的苦涩并没有让人感到扫兴,师生们又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点茶。见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样子,馆长又拿来了两个电水壶和几个茶筅,让大家可以同时进行。把自己点的抹茶恭恭敬敬地端给同伴品尝,师生们着实体验了一把做“亭主”的感觉。
室内壁龛前的一个超级大茶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馆长解释说,奈良西大寺每年春秋举行的两次“大茶盛”活动,用的就是这样的超级大茶碗,一个人拿不动,喝的时候需要左右两侧的人帮助。同学们合力捧起直径约40公分、重约六七公斤的大茶碗,实际感受了奈良名陶“赤肤烧”的温润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